網絡欺凌

期數
3883
刊登日期
2018.07.20
作者
沙拉阿姨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7 月 22 日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談到網絡安全,其中的一個課題肯定是網絡欺凌。網絡欺凌可能是揭露對方的私人資料,可能是在對方社交平台上留下惡意的批評,也可以是發放假消息或捏造使對方尷尬的情節,甚或是以改圖方式製作令對方難堪的圖片。這些網絡欺凌所帶來的傷害,絕不遜於現實生活中的欺凌,有時甚或會帶來更深遠和廣泛的影響。你也許認為被欺凌的人定是犯了甚麼過錯或得罪了別人, 但事實是只要你是網絡使用者,也有可能成為被欺凌的對象。以下介紹的繪本正好解釋了這個現象。

《Troll Stinks》

山羊Billy和他的好朋友Cyril 拾到農夫的手提電話,便用來自拍和玩手機遊戲,後來他們發現了手機中的通訊錄,裡面竟有山精的電話。他們聽過山羊爺爺說過山精都是壞蛋,於是Billy和Cyril 決定要教訓一下山精,他們用手電向山精發出尖酸刻薄的信息,甚至大膽得要跑到山精的洞穴去拍他的醜態。結果是山精原來不大也不壞,而是個可愛的小孩。小山精被惡意訊息嚇壞了,正傷心地哭泣⋯⋯ 

網絡欺凌其中一個可怕的原因,在於欺凌者往往只認為自己是在發表意見,行使言論自由,甚至是在伸張正義。故事中的山羊,單憑自己對山精的固有印像便肆意抨擊。當誤解演變成對立,欺凌者會視對方為敵人, 對被欺凌者懷著敵意,一心只顧攻擊對方。家長可教導孩子在發表意見前,應先了解事情和掌握真確的資料。無論是網上或現實生活中,也應盡量避免批評別人,自能減少不必要的紛爭和麻煩。

《Bully》

Lyla轉到新學校,認識了好朋友 Jamie。但當班中最受歡迎的女孩黨向Lyla招手時,她便忘記了Jamie。Lyla 跟女孩黨交往,最初還是愜意的,可是她們對其他同學的欺凌行為,愈來愈教Lyla不安,她終於決心離開這群損友。女孩黨於是開始她們的報復行動,在網上捏造謠言,煽動同學一起杯葛Lyla,幸好Jamie仗義說出真相。可是謠言造成的傷害仍然殘留,同學們對Lyla已心生芥蒂。

故事中的女孩黨故意散播謠言中傷Lyla,當然值得詬病,但其他同學可能有份把不真確的消息傳開,或一起杯葛Lyla,他們也擔當了旁觀者的角色。在欺凌行為中,有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觀者、支援者,沒有人能置身事外。於網路轉發信息十分簡便,但指尖一按的小動作,卻可讓信息不斷流轉,生生不息,帶來更深和持久的傷害,因此我們應謹慎發放消息。

《Dot》

Dot是個精通電子產品的小女孩, 她懂得做很多事情,好像如何輕觸屏幕,手指怎樣在屏幕上滑動,還有怎樣分享信息。但她花在電子產品上的時間實在太多了,她需要為自己「充電」。她走到花園去,才發現自己也懂得跳舞,畫畫,和別人分享⋯⋯ 

這書的作者是Randi Zuckerberg,即 Facebook 創辦人Mark Zuckerberg的姐姐。她曾在 Facebook 工作,最後卻離開了,並著書鼓勵別人不要沉迷網絡,應多接觸真實的世界,這也可算是反璞歸真吧。

心理學研究曾指出,相比起現實生活中的欺凌,網上欺凌者躲在屏幕背後,不用直接面對被欺凌者的痛苦和掙扎,內疚感相對減少,欺凌行為也容易變本加厲。讓孩子保有與現實世界的聯繫、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同理心,他們便能感他人所感,以惻隱之心待人。這才是防治欺凌的有效方法。

•善用繪本啟導兒童系列之二十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