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澤國際青年聚會 八月八日香港召開
泰澤修士留港多月 籌備會議 分享共融
(本報訊)泰澤團體即將於八月八至十二日在香港舉辦國際青年聚會,近月多位泰澤修士及義工在港加緊籌備工作,包括早期探訪不同基督宗派和學校,分享泰澤共融合一祈禱的靈修;近期召開接待家庭簡報會。
泰澤修士七月下旬的一星期內,便分別在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天主教聖母聖衣堂和聖安多尼堂,與團體舉行祈禱會外,亦分享八月聚會的近況。
泰澤修士申漢烈(HanYol)七月十九日出席灣仔聖母聖衣堂祈禱會時指出,八月將會有四十多個國家的青年參與這次的信心修和之旅。他感謝本地家庭打開心窗,接待海外青年,事實上「接待旅客是基督徒的美德」。
申修士說,他們會安排參加者,每天早上到不同宗派的教堂祈禱、省察、靜默,及與不同地方及背景的青年作小組分享;中午則前住港島的天主教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和聖公會聖約翰座堂參與午禱、不同培育活動和晚禱。他說,直至當日仍有部份海外青年未能申請簽證來港,他呼籲信徒為參加者祈禱。
據了解,會期內下午時段的培育活動,主要分「信仰╱教會」、「宗教與文化」和「社會」三大主題。暫擬活動包括如何籌備泰澤祈禱會、兒童事工工作坊、探訪本地宗教場所、探討建設和平的青年分享會等。
申修士七月底對本報說,籌備小組有六位修士及七位青年義工在港,會議時預計再有二百位義工協助;泰澤院長艾樂思(Alois)將來港出席會議。他說,截至七月廿六日,已登記參加者約二千二百人,其中一千四百人來自海外、八百人來自香港。約三百個家庭參與接待工作,另外海外部份參加者會入住公教學校和教堂等。
源自法國鄉村 推動合一修和
泰澤團體見證了共融、修和與合一的精神,而團體的短誦亦為人喜愛。香港電台節目「談天論樂」七月廿三日便播出了何錦棠修士和陳志明副主教的訪問。在法國泰澤團體生活逾四十年的何錦棠說,泰澤一直為世界和平以及教會共融祈禱。祈禱活動中會借助短誦協助參加者投入當中。
他指香港的信仰團體也有使用泰澤的歌,其特色是反覆詠唱,「不冗贅也不難唱」,受青年歡迎。他說,這方式參考自東方禮修士每天反覆誦念禱文的方式。
何修士一九七七年首次到訪法國南部泰澤鄉村,他指已故院長羅哲弟兄等泰澤修士度簡樸生活,「今天我們生活簡單,接待也簡單」。他指修士每天三次祈禱,有工場自給自足;目前團體有九十五位來自逾三十個國家的修士,每週約有五千人前往祈禱,部份人亦參與退省。(鄧)
•泰澤香港大型聚會資料見:www.facebook.com/taizehk
法國泰澤團體
泰澤團體創辦人羅哲弟兄(Roger)一九四○年從瑞士轉到法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泰澤(Taize)鄉村協助難民,他曾一度轉到日內瓦,於四四年回歸,並協助當地團體收留孤兒。
一九四九年復活節,泰澤首批七位修士發願,矢志獨身、共享精神和物質的財富,接受單純簡樸的團體生活。
在一九五二至五三年的長期退修靜默中, 泰澤團體撰寫規章, 指出團體生活的基本要素。與此同時,泰澤團體自一九六二年起派遣修士和青年悄悄往來泰澤與東歐各國之間,以接近那些在封閉國家的人。
目前泰澤團體由約一百位的天主教修士和具有不同基督宗派背景的弟兄組成。泰澤團體本身就是一個分裂基督徒和分離民族之間的具體修和的見證。
修士以工作維持生計,並不接受任何饋贈或捐獻, 他們在團體的工作坊裡親自製作陶器、搪瓷和其他工藝品,也出版書籍和歌集;有些修士搬到世界落後的地區, 做和平的見證,與受苦的人生活。
多年來,前來泰澤的訪者不斷增加。他們來自各大洲,參與每週在此舉行的聚會。而教會領袖也到訪泰澤, 團體曾經歡迎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等蒞臨。
羅哲修士於二○○五年晚禱時遭人殺害,終年九十歲。他多年前所選定的艾樂思修士(Alois)成為他其繼承人,繼任泰澤團體的院長。
院長艾樂思修士談喜樂
艾樂思修士早前為基督信徒分享四項建議,主題為「永不枯竭的喜樂」。第一項建議是「發掘喜樂的泉源」,即首先藉著肯定自己屬於上主而找到自己的喜樂, 並與人一起以歌詠祈禱而得以滋養;第二項建議是「聆聽最弱小者的呼求」,以發現他人的尊嚴;第三項建議是「分擔考驗,分享喜樂」,當常常重燃對喜樂的渴望, 同時也要心懷受苦的人以及陪伴那些在痛苦中的人們;第四項建議是「在基督徒中間,為了他人所得的恩賜而歡欣」,留心在別人身上認出上主置於他們、而我們可能缺少的價值。(公)
資料取自:法國泰澤團體網站 http://www.taize.fr
本版圖片:Hackman╱泰澤臉書╱本報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