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你不是香港人?

期數
3885
刊登日期
2018.08.03
作者
畢雁萍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8 月 05 日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咦,原來你不是香港人嗎?我暈啦﹗」在求職過程中,你有沒有聽過這話?即使你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講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在電話中獲得僱主聘用,卻在上班第一天聽到這句說話,第二天就沒有再叫上班。若是你,你會有甚麼感受?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當然不是發生在「一般人」身上,而是在被稱為「少數族裔」的香港人當中。他們在港生活多年,卻不被視為「香港人」或「本地人」,即使努力學得一口流利廣東話,他們的膚色、輪廓和服飾,就令他們被視為「異類」。因此, 他們求職過程困難重重,僱主會以不同藉口拒絕少數族裔求職者。

另一方面,少數族裔往往從長輩、友儕和自身經歷,體驗過職場上的不如意甚至屈辱,跨代累積恐懼與失望的集體心理,對主流社會懷疑和不信任,只循親友渠道找工作,造成塘水滾塘魚現象。

但現實是否真的民族水火不容呢?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九龍自二○ 一六年十二月開展「聘出南天」計劃, 正是因為這種種的現象,一方面為少數族裔求職者配對工作,了解和協助他們發展職志;另一方面,主動聯絡僱主, 了解僱主對人才的需求,亦讓僱主認識少數族裔求職者的專長,以滿足雙方面的需要。我們發現透過更多的了解,隔膜和偏見是可以打破的,而少數族裔亦能發揮所長,貢獻社會。

Tim今年二十歲,中六文憑試後做過一些工作,然而,他更想找一份發展前景更好的工作,卻沒有渠道獲取資訊。今年六月他到勞工牧民中心尋求協助以尋找工作,經社工同事深入傾談後,了解到他的需要及對電子工程的興趣,於是介紹了一份電梯維修學徒的工作給他。他從未接觸這行業。他明白職涯規劃的重要,希望能有一技之長。之後,社工陪同他進行了兩次面試,及一次到公司維修部見工,因為除了人事部外,前線同工的配合對他融入工作更加重要。

面試後,社工亦跟他檢討表現,讓他知道,主管雖覺得他的經驗淺,對行內的知識不多,但他面試時正面的態度,希望提升自己能力的動機被僱主肯定。僱主在面試時向他問及伊斯蘭教齋戒月的安排,希望在那期間減輕他的體力勞動需求,這是僱主對他的宗教一份友善和尊重的表現。最終他獲得僱主聘請,這是該僱主首次聘請少數族裔僱員。

所以,積極的介入和聘後的跟進工作非常重要,可以協助少數族裔認清自己的職志之餘,亦能消除僱主的擔憂,是雙贏的做法,亦是創造種族多元的職場文化的重要一步。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九龍 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