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教會・2001年1月7日
(本報訊)天主教香港教區一月一日在香港大球場舉行「基督救恩邁向第三個千年慶典」,慶祝「新世紀、新福傳」的同時,亦標誌著二千大禧年的閉幕,約二萬人出席這次教區盛事。
主禮胡振中樞機在慶典中表示,借此二千大禧年的閉幕,「一方面要感謝天主,另一方面也要求主助佑,努力以和好共融的精神,繼續傳福音,使天國體現人間」。普世教會訂於一月六日主顯節前同時慶祝聖年閉幕,香港教區主教胡振中樞機因著實際的考慮,選訂在元旦舉行聖年慶典閉幕。
一月一日天主之母節,下午時分不同堂區的信徒已開始魚貫進入大球場,多個堂區更安排旅遊車,接送教友往返會場,會場內甚有嘉年華的喜慶氣氛。在嘉諾撒仁愛會屬校同學表演歡迎舞的同時,慶典正式開始。
這次慶典主要分為兩部分,先是布道會,後是感恩祭。布道會上,大會邀請了公教藝人羅蘭聯同諧星許紹雄表演「人生盡是新希望」福傳劇,講述香港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在智慧、財富、運氣、橫財之中,選擇與天主相遇。
慶典上的感恩祭,胡樞機偕同150位神父共祭,替禧年慶祝活動劃上句號,
但亦提醒信徒要常抱感謝、反省、悔改和祈求之心。
接著,聖安多尼堂堂區議會會長余向明先生向參加者細說自己的親身經驗?如何由一個嗜賭的人、變為盡責任的教友。分享後便由恩保德神父證道,簡單闡述人生真締。
禧年慶典籌備委員會主席駱鏗祥神父對本報說,當日入場人數約超過二萬人,其中非天主教徒人數約二千,佔總人數十分一。「這可能和我們的宣傳有關。」駱神父說。
若說去年一月一日的聖年開幕禮具普世教會的特色?因為禮儀和表演時邀請了不同族裔的天主教徒參與,今年的閉幕禮則是一個充滿青年人氣息的布道聚會。在幾個環節之間,一批曾經參加普世青年節的青年,在清涼而帶微寒的風中不時送上舞蹈和歌聲。
此外,活動亦突顯了基督徒合一的向度。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蘇成溢牧師和該會合一與教會關係部主席、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安素堂主任牧師李鼎新亦有出席這次禧年活動。他們在祈禱時,亦分別就香港社會和基督徒合一獻上祈禱。
在感恩祭開始時,大會合唱團獻唱的聖誕歌曲替祭禮揭開序幕。感恩祭主禮胡振中樞機、襄禮陳日君主教和湯漢主教等人相繼進場。羅國輝神父講道時,特別提及信徒要借主降生二千禧年之時,懷「感謝、反省、悔改和祈求」之心。
教區禮儀委員會辦事處主任羅國輝說,天主的愛激勵每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故此基督徒「不能不關心社會、不能不關心新移民、不能不關心公安法的理據、正視公民抗命的理由」,更因而要關心環境大地、和慈母教會。他隨後更以英語向在場的外籍人士、特別是菲律賓教友致意。羅神父講道期間,會眾不時報以掌聲,氣氛高昂熱鬧。
感恩祭結束前,胡振中樞機宣告聖年閉幕,表示「在過去一年天主廣施慈恩,助佑我們以悔改更新的精神,跨進第三個千年」,在宣布主降生二千大禧年的閉幕時,「一方面要感謝天主,另方面也要求主助佑,努力以和好共融的精神,繼續傳福音,使天國體現人間」,最後胡樞機更向會眾頒予宗座遐福(教宗的祝福)及全大赦。
胡樞機宣告禧年閉幕,並頒予宗座遐福。
(本報訊)主徒修女會香港分會座落於深水叅明愛醫院懷仁樓的會院,於二千年十二月廿六日下午二時半舉行開幕祝聖感恩祭,由香港教區陳日君助理主教主持,教區禮儀委員會主任羅國輝神父、聖老楞佐堂陶成章神父、澳門聖保祿會兩位司鐸歐秉諾神父(Albino Bento Pais)及潘保庭神父(Edgar Palomo Pasa Porte)共祭。包括主徒修女會、澳門聖保祿修女會等多位修女及數十教友參與見證。
祝聖會院儀式在講道後舉行。陳主教在講道中指出,主徒修女會以耶穌導師為生活的中心,為教會服務,是香港的福分。陳主教說,現在大家身處的明愛醫院小聖堂,長久以來缺乏神父管理,現在能得到主徒會的修女接替,為大眾提供牧靈服務,十分高興。陳主教呼籲大眾效法當日的主保聖人,聖斯德望執事的犧牲精神,追隨耶穌導師,做基督的門徒。
主徒修女會是屬於聖保祿大家庭十個組織中的一個,於一九二四年在意大利創立,目前有一千四百多位修女,遍及全球二十九個國家中。香港分會於二千年六月三十日在香港創會,隸屬於菲律賓、台灣會省,目前有三位修女在港服務,包括院長嘉碧燕修女(菲籍)、潘曼德修女(菲籍)及華籍的余蕙瑛修女。三位修女分擔不同的傳教工作,嘉修女在會院所在的明愛醫院服務,主要是探訪院內病人;潘修女在中文大學學習中文,主日及周末到荃灣聖母領報堂協助牧職傳教工作;余修女則在教區禮儀委員會服務,協助推廣禮儀,透過禮儀傳播福音。
(本報訊)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於十二月卅一日聖家節主日十一時彌撒中,為多對教友夫婦舉行結婚周年聯合慶典,陳志明副主教主禮,並與魏希信神父、嘉畢主神父及從加拿大回港度假的尹雅白神父一同降福。
彌撒中,廿四對結婚十年、二十年、廿五年、三十年、四十年及五十年的公教夫婦,在眾神長、教友及子女面前,重宣婚姻盟約,以示願意繼續一生互相敬愛、終生廝守,無論環境順逆,疾病健康,都彼此愛慕尊重,終生不渝。
他們獲眾神長降福後,接受子女及親友獻花。最後,陳副主教向每對夫婦頒贈教宗祝福證書。
陳副主教在講道中表示,在兩次分享婚姻生活過程的聚會中,有夫婦提到,信仰可以化成動力,助他們面對逆境、困難及挑戰,令婚姻充滿有血、有肉及有人性的一面。
他指出,當天慶祝聖家節是有意義的,因為聖家降生在家庭當中;在主日福音裡,人性的一面顯露出來:瑪利亞與若瑟雖有人性錯誤,但肯定沒有犯罪,至於耶穌與父母失散,三人都要負上責任,父母固然大意,以為耶穌會跟隨對方,但耶穌也沒有交代清楚;然而,他們都沒有彼此譴責、不和,始終,耶穌沒有輕視父母管教,反而現代人受的教育多,卻輕視父母。
他說,在屬靈方面,聖家承行天主的旨意,因著天使報夢,他們照天主的話成就在自己身上,度婚姻生活,默默奉獻。
接著,由結婚五十周年的陳誠存及胡新夫婦證道。兩人分別在上海及天津長大,並於四九年聖誕在香港認識,五零年八月結婚,他們認為,雙方認識是天主賜予的恩典,雖然他們只相識了半年多,不十分了解,但也相處得相當愉快;當時他們還未信教,只相信此乃緣分、幸運。
陳太太自幼已跟天主教會很有淵源,她在天津念的是公教學校,來港後亦在公教學校任教,但五年多前才領洗,現在她相信一切都是由天主安排及賜予的,而她最喜愛的歌曲就是《奇妙救恩》,因為它的歌詞最能表達她的心聲。她覺得自己是平凡人,但有美滿的婚姻、家庭及信仰,人生更有意義,充滿主的恩典。陳先生則表示,他皈依天主後,希望在靈修上更進一步。
(本報訊)鄧以明總主教教育基金會於十二月卅日假教區中心舉行了董事會及全體成員周年大會。會議中,除通過去年會議紀錄外,亦獲得部分任期屆滿的董事連任。在聽取及通過周年財務報告及計劃後,董事會議決頒發港幣十二萬二千四百元,作為二000至二00一年度的獎學金。得獎者名單如下:
許自翔、黃雅詩、梁天寧、歐陽詠茵、李慧敏、黎為華、郭綺雯、徐偉鴻、劉卓怡、邵燕玲、馮杏瑜、楊凱欣、陳敏宜(以上十三位就讀於教區教理中心的同學將各得獎學金港幣三千元正)
張思敏、何謝小華、朱慧儀(以上三位就讀聖神修院學院宗教學部的同學將各得獎學金港幣七千八百元正)
另港幣六萬元正頒給國內男女修院,作為修士、修女培育之用途。
頒獎典禮將於今年三月四日下午三時半假明愛中心三樓餐廳舉行。
鄧以明總主教教育基金,是為鼓勵中華天主教友青年進修宗教課程,以備將來服務教會而設,已有十年歷史。歡迎各界有心人士捐款,詳情可與湯漢主教聯絡(電話:25530141)
(本報訊)香港及中國聖母軍的創始人莫克勤神父(W. Aedan McGrath)於去年十二月廿五日安息主懷,享年九十四歲。莫神父(圖)為愛爾蘭人,四零年代在中國創辦了聖母軍,發展極為迅速。一九四九年離開中國,來到香港,再繼續開創聖母軍。在最近的十年,他雖然已退休,但仍在香港及東南亞一帶繼續推動聖母軍的發展。
香港聖母軍為悼念這位香港及中國聖母軍的創辦人,特別安排於一月十四日(主日)下午二時半,在西灣河聖十字架堂,舉行追思彌撒。香港督察區團神師駱鏗祥神父籲請本港聖母軍的神師前來參與共祭,本港聖母軍團員一起為莫神父祈禱。
有關詳情請聯絡駱神父(2560-3800)。
(本報訊)手持示威牌、高舉橫額,一行二十多人浩浩蕩蕩,在熙來攘往的新浦崗工廠區街頭一邊歌唱聖詠,一邊高呼口號,這樣遊街示眾式的報佳音,不少參加者更興奮地說:「第一次!」
由天主教香港教區勞工牧民中心(新蒲崗)及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同學會合辦,主題為「人生總有起起落落,耶穌給你無盡喜樂」的新浦崗工廠區聖誕報佳音於十二月二十三日圓滿結束。當日除了唱聖詩、喊口號、派發禮物及勞工法例外,還有一個福傳街頭劇,把耶穌誕生的喜訊與意義散布在工廠區。
第一次在街頭報佳音的中大一年級生 Eleanor 表示在大白天報佳音已少見,還要在街頭「遊行示威」更是「創舉」。她說:「起初有點尷尬和不習慣,但後來與工人多溝通與派發傳單後,發覺他們都很友善。」
另一位參加者施韋欣更直言「好過癮」。她說:「初時跟工人『講耶誕』,總以為他們不會理會。但當我們一邊唱歌,一邊祝他們聖誕快樂時,我留意到他們的眼神流露出一絲暖意。我們不但把喜樂帶給其他人,透過人的互動,自己也同樣感受到無限歡愉。」只見他們一忽兒走進餅店向店主高呼聖誕快樂、一忽兒走到馬路上把禮物送給車上的司機,又或打著拍子高喊口號,忙過不亦樂乎。
中文大學研究生曾湉認為是次活動具有特殊意義,讓基層工人都能分享耶穌誕生的喜訊,體驗那一份希望與平安。
負責籌辦是項活動的教區勞工牧民中心主任黃強生表示,中心成立八年來一直有舉辦類似的活動,肩負起福傳使命之餘,也向工人灌輸勞工知識,鼓勵及幫助他們爭取權益。黃強生打趣道:「中心打正旗號『教壞』工人,又騷擾辦工,工廠老闆大多拒絕讓我們入內報佳音。」正因為沒人願意「引狼入室」,促成了街頭報佳音的傳統。
(本報訊)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香港辦事處十二月慶祝成立五十周年紀念,十二月十四日在中環堅道明愛餐廳舉行記者會和圖片展覽。
記者會上,辦事處讚揚香港社會和當局的慷慨,更特別感激香港明愛歷來對越南難民和船民(當中不少同樣是難民)的支持。明愛專責越南難民服務的同事古穎慈對本報說,明愛目前仍有兩名同事服務在港越南人士的需要,向他們提供輔導和經濟上的協助。
隨著由香港明愛管理的屯門望後石難民中心今年中關閉,香港明愛繼續替該區的越南人士提供輔導服務。自從越南共產黨控制南越後,首批越南難民於一九七五年抵達香港,一九七九年香港成為難民第一收容港。過去廿五年,逾廿萬越南人陸續到香港,其中十四萬多人已獲其他國家收容。
辦事處談及目前難民事務的挑戰時表示,因應著日益嚴重的非法入境問題,政府當局慣常懲罰持虛假文件入境、以逃避迫害的難民;聯合國工作人員執勤時亦常遇到襲擊。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成立於一九五零年十二月,五一年元旦正式工作,獲有關方面授權、處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二百萬難民的善後工作。五十年後,辦事處由原來的卅三名員工增至目前的五千人,在一百二十個地方服務二千二百多萬人。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香港辦事處網頁 http://www.unhcr-50.org/
(本報訊)嘉諾撒仁愛會陳淑女修女(小圖),於二千禧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假香港堅道會院聖堂內矢發永願,禮儀由教區秘書處副秘書長謝堅成神父主持,鮑思高慈幼會馮定華神父共祭。陳修女在會內姊妹和親友的見證下,宣發貞潔、神貧及服從聖願,矢志終生追隨基督,於長上和團體的派遣下,為大眾服務。彌撒後,陳修女與主禮、親友及嘉賓共聚慶祝。
陳修女衷心感謝各位神長及親友的鼓勵及支持,願大家繼續為她代禱,使她能時刻體會天主的慈愛,忠心回應上主的召叫,及恆守徹底奉獻的許諾。
陳修女於禮儀完畢後,已返回澳門,繼續為社會及天主子民服務。
陳修女(左)在省會長王小球修女及兩位議員見證下矢發永願
(本報訊)北角聖猶達堂區耶穌顯容小堂於去年十二月十七日,舉行童軍旅團成立典禮暨教友聖誕聯歡。該團為港島北區第1137旅。是日邀得陳日君助理主教蒞臨主持感恩祭。彌撒後於聖貞德中學禮堂舉行童軍旅團成立典禮。主禮嘉賓有陳日君主教、該堂主任司鐸麥景鴻神父、香港童軍總會助理香港總監陳肖齡、港島北區總監蕭禹基、新界地域副總監尹慶源、公教童軍協會指導盧燕流修女、聖貞德中學校長馬潔貞。儀式有升旗禮、團呼及頒發委任證書等。
陳主教訓勉童軍奉行天主聖意,實踐童軍精神,日行一善。
陳肖齡總監在致辭中稱,是次童軍旅團的成立是值得慶賀的,因為已多年未有在教會堂區開設童軍旅團。她表揚教會有兼容的態度,收納北角區內行將解散的童軍旅團加入,連同本堂的幼童軍,現有童軍合共三十多名;更可喜的是該旅團的童軍領袖由三位熱心的家長教友擔任,除領導旅團的童軍活動,亦藉此增強親子關係。
典禮完畢,該堂神父、修女及教友歡聚一堂,進食自助餐,並有幼童軍表演、遊戲、抽獎等豐富節目,齊賀聖誕的來臨。
陳主教在成立典禮上祝福幼童軍
行政手段與社會正義 牧杖
香港教育改革,翻天覆地,天天新款,令校長老師疲於奔命,令辦學團體及校監校董左右為難。至於學生呢?資訊科技的認識的確多了,但跟老師的關係則相應疏離,同學間的感情也比較淡薄,機器差不多取代了課室內的人際互動。權力下放,責任自負,尤其對金錢的運用有更大的自主權,自我增值成了評估學校是否辦得出色的重要元素。本來這是無可厚非的,不過內裡亦潛藏著一些挑戰基督徒價值觀的危機。如果反思不足,分分鐘會陷天主教學校校監和校長於不義而不自覺,還以為自己頭腦精明,精打細算,懂得善用金錢。這兒要跟大家討論的便是時下十分流行的「外判制度」箇中涉及的道德問題。
在商言商,賺取利潤本來沒有甚麼不妥。然而是否合情、合法和合理,則完全反映人是否成熟和當事人的價值取向。「外判制度」通常與社會經濟現況息息相關,經濟興旺時,人人容易找到工作,而且呈現工種過多,人手不足,高薪挖角的現象。但幾時經濟衰退,百業蕭條,「裁員減薪」的「節流」方式差不多成了必然的手段。這刻人只是生財工具,仍有剩餘的利用價值;就算有,但你已經在位太久,薪酬太高,一樣成為裁減的對象。賓主情、歸屬感、同儕友誼統統都是抽象和不切實際的東西。只要達到削減開支,任何把戲都可以耍出來。
隨著金融風暴爆發,「外判制度」名正言順地闖進我們的生活領域,特區政府更起帶頭作用,人人起而效尤。這風氣漸漸也入侵我們的教會機構、團體和學校。從經濟最高效益及依足勞工法例賠償,教會精簡人手,裁員凍薪,引進外判工序及兼職員工是合法的;然而從信仰團體角度去看這事,卻未必完全合情合理。有不少把大半生青春押在教會機構服務的人員,已屆中年,便要面對架構重組的後果;裁員減薪。當家中子女仍未能經濟獨立,仍然需要父母外出工作維持家計時,我們身為僱主的神職人員、修道人士和校監校長等,真要靜一靜下來,替員工想個更符合福音精神的安排或出路!
新聞自由與社會穩定是否互不相容? 梁旭明
回顧這千禧年,傳媒可以說是蓄勢整頓的一年。整頓的壓力及努力,均來自不同方面,但主要是來自政府及一些銳意由外間監察傳媒的人士。繼有影視及娛樂事務提出修改「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的諮詢文件;法律改革委員會建議設立「纏繞法」的諮詢文件;報業評議會的設立以及由四間新聞工作者協會訂立的「新聞從業員專業操守守則」。這些來自政府及傳媒的改革力量及要求都有助於我們對傳媒的功能、責任以及要求的反思及討論,更肯定了傳媒在今天社會不可或缺的地位。
不過,將香港新聞傳媒討論更推上一層樓的,要算最近國家主席江澤民對香港記者的「訓話」,江主席簡單的幾個英文字,加劇了中央政府與香港傳媒的緊張關係,更多香港記者的質素及操守,成中港間以至國際間焦點。江澤民在剛過去的澳門特區成立一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及其訪問澳門期間對香港記者的語氣,明顯地重新擺出友好姿態,但江主席在大會上的演說中,清楚地道出其對傳媒的立場,尤其是香港傳媒的責任。
江澤民講到「傳媒不僅要注重新聞自由,而且也要注重社會責任。」此話何解?本來維護新聞自由不僅是傳媒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責任。江主席的言詞,不僅意味著兩者的不同,更是互相衝突,是否傳媒注意新聞自由,就會犧牲其社會責任?
「新聞自由」及「社會責任」流於字眼籠統,江主席所謂「社會責任」,其實在其講話中有跡可尋。講話開端首先訂立澳門經濟復蘇為首要目標,其背後隱喻是一危機信息:澳門經濟問題,刻不容緩。提昇危機意識就是要孤立經濟復蘇為目下澳門的唯一出路。江澤民提出的:要維護行政長官的權威及要努力為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創造有利社會環境,乃說明兩者才是達致經濟復蘇的方法。這樣做,無非是為了證實行政長官權威的維護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就是指出這些乃傳媒的社會責任,增加特首的認受性,減少批評政府,為執政政權「俾面」,才會保障社會穩定,創造有利社會環境,以提昇經濟。
一個社會的繁榮,社會秩序的復和,人民安居樂業,似乎是非個人的願望,但要確保社會復和,並不等同要維護行政長官的權威才能達到,而要靠政府廣開言路,與人民進行協商,共同謀求符合政府及人民利益的社會目標,因為政府的權力及管治威信是人民賦予的。而傳媒的主要功用,更是負起促進政民協商的社會責任。
這個「社會契約」理論,亦賦予傳媒監察政府的能力,這是確保一個社會各方利益得以制衡,通過協商來創造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從而促進社會進步。因此,要維持社會穩定是一個開明社會必須奉行的,它亦要確保新聞傳媒得以有自由空間去對社會各方勢力作出批判。所以要維護言論自由,不單是傳媒的社會責任,也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言論自由既是開明社會的元素,亦是與香港近期有公安法的討論極為相近。言論自由與集會自由,同樣是提高政民協商的渠道,並不如好些對批評公安法的人士說為「惡勢力」、「惡人」的把戲。開明協商的社會才是社會穩定的泉源。近年有關傳媒的討論,正好是仍處於新管治過渡期的香港的重要討論,希望我們繼續開放這些討論,培育民主的種子吧!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