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青年年

期數
3887
刊登日期
2018.08.17
作者
德範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8 月 19 日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感謝天主!願青年年的一切工作都歸光榮於祢!青年年過了一大半,很多活動都完成,作為堂區青年組一份子的我,當中有甚麼值得反思呢?

感恩今年更多的牧者主動關心青年,還記得今年聖若望鮑思高瞻禮的晚上,堂區內有一班修女主動邀請包括我在內的數位青年共晉晚餐,聆聽青年的需要。這次的聚會使我感到修女們的關懷,她們耐性的聆聽,活潑的團體生活更使我們成為修女們的朋友。

「青年不是將來,而是現正的。」可敬的楊主教說道。正正是現在,青年有甚麼方式參與教會事務,或者聖教會有甚麼方法協助青年?過去的大半年,「青年活動」隨著青年年因而數目大增,但類型十分相近,使到不少活動的參加者類同。

有時候,我們都將「青年」定型,覺得青年喜歡搖滾樂,覺得青年喜歡造小手工;因而將「青年」元素放在活動上,「搖滾樂祈禱會」、「皮革肥皂製作坊」就像混合菜一樣誕生。無疑有不少青少年喜歡,但青年甚或青少年是十分廣泛,年齡、類型、喜好甚至經歷都不一樣,正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因而在計劃值得注意其活動的多樣性,像開小組一樣要針對不同的對象,方可激活不同的青年。

古人有一句說話,「一樣米養百樣人」,在大公教會正正道出這道理。青年牧民與其他青年團體╱活動的區別就是有信仰與沒有信仰。耶穌基督正正是我們的中心,正是那「一樣米」養活不同類型的青年。每人靈修方式有不同,「Praise and worship」可能是其中一個方法讓青年更活潑地讚美天主;朝拜聖體也是一個方法親近基督,但有時亦被否定為「非青年的方式」。就在此時此刻,讓我們鼓勵身邊青年親近天主,按其適合的方式走近喜悅的天主前。

在這篇文章的最後,希望以「靜」作結束。青年不論在工作、學習、玩樂都在「動」,甚或是在嘈吵裡生活,有時候多麼希望在靜默當中與主相遇。「事事有時節,天下任何事皆有定時」(訓三1),就讓我們「以我們心靈之耳來聽」-《聖本篤會規》。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