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向本來非無限

期數
3888
刊登日期
2018.08.24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8 月 26 日 常年期第廿一主日

今天不少支持同性戀者的主張是「性別自主」, 他們的邏輯很簡單: 性別本來是性取向最重要的客觀基礎;性別(男人、女人, 或者不定)若然只是社會建構,和可以自由選擇,隨之而來的性愛角色和性取向也全由「自己」作主。

然而,他們當中很多人曾經堅持「天生同性戀」的論述,聲稱「性傾向」(不是「取向」)與生俱來,就像人類的膚色和種族,不可逆轉,要受到絕對尊重。今天他們卻主張:性別自主! 性向無限! 他們現在高舉的,是「我的選擇」。

性取向真的不受限制, 和不應受限制嗎? 

在九十年代, 「天生同性戀」的論述看似是支持同性戀者的合理解說,在大眾文化裏更渲染成每個人心靈裡有一個開關,一旦啟動,一個正直的中年漢子, 會在瞬間四處尋找同性戀人。事緣當時有研究發現, 同卵同胎的孿生兄弟的同性戀發生率,比異卵同胎的兄弟為高,由此推論背後有基因的影響。可是這些研究的抽樣方法存在漏洞(例如只是在同運團體中招募參加者) , 或是樣本數目有限(孿生兄弟俱是同性戀者的數字極少),多年來未能夠「成功而穩定地有重覆出現的結果」,不符合科學研究對「達致定論」的要求。二○○三年人類基因譜圖成功誕生,曾經有人相信在X染色體裡面的某個遺傳標記, 是所有同性戀者共同的天生特徵,他們努力尋覓,但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這其實是「天生同性戀」理論的最大弱點: 人類複雜的性取向和性行為, 最重要的客觀基礎,是與生俱來的「性別」。天主創造人類,奧妙而精準,男女天生的分別,只是一個微小的Y染色體和它內在的「性別決定區」,負責啓動和「表達」男性的性別基因;而近年的研究發現,人類體內二萬多個基因,有至少三成是因為性別不同而有不同的發展,是男女在體能、性格, 和氣質上差異的必須條件, 之後再因為傳統和文化的因素而加強。

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 生理上的性別發展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茫茫人海中卻也有性別基因異常的少數案例,部份強烈支持同性戀者卻把這些罕見的病例無限放大,聲稱人類性別有持續的光譜,並舉揚為人類應該跟循的道德常態。他們進而在少數民族中尋找多元性別和性向的證據,藉以支持他們性向無限的意識形態。可是,儘管世上有罕見的性別和性向文化, 但並不表示他們的例子可以構成為其他文化需要模仿的楷模;正如在西藏有天葬文化,但並不表示他們可以作為其他人的典範。關鍵問題是:這個文化深層的理念是甚麼?這個文化能夠為人類帶來甚麼幸福和發展? 

若果我們不以與生俱來的客觀性別為基礎,將人類行為的道德標準建基於個人主觀的建構上,那麼,我們有甚麼理由反對其他性小眾的選擇呢?例如超過一位的性伴侶,甚或亂倫行為? 他們高舉的,也是「我的選擇」。

基因工程學和表觀遺傳學正在急促發展,人類很快便能夠隨意控制性別基因的構成和發展。同樣地,我們知道,加以訓練,人類可以放棄用雙足走路,轉為用雙手來代步。但是,為甚麼要和天主賦與的人類特質如此作對呢? 

恐怕支持同性戀者在有意無意之間,正在進行一場造神運動,把「自己」塑造成為世界的主宰,連人類最基本的性別特徵也要重新界定。有些人跟風附和,卻沒想到:這一場社會實驗,將是我們的一場浩劫。

•性在有理系列
•天主教香港教區關注性多 元文化專責小組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