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怕黑
在世間生物中,人是唯一怕黑的。豺狼虎豹甚至其他小動物都不怕黑,黑夜也許是牠們覓食的更佳機會。而動物遇險撒足狂奔是本能,談不上恐懼不恐懼;人卻有意識,會想事,會推理, 有更多擔心便有更多恐懼,想得到的安適愈多,恐懼也愈多。發展了語言能力的人類觸角有如八爪魚,常以概念來包抄能感知的每個事物,並把世間萬物排序入自家那張心靈地圖。文化的發展令人有較完整的概念系統,若給某東西正了名,便仿如在自家的掌控中,心裡就踏實。黑夜裡有太多不可知因素,愛憑自家那張心靈地圖安身立命的人, 一旦面對不確定性必惶惶不可終日。怕黑九成不是怕可能躲在黑暗裡的歹人或野獸,而是害怕悴然出現的鬼魅或惡魔。這懼怕是人獨有的,亦只有人才能發見這無處不在的東西自己嚇自己。
鬼魂是死者去世後還繼續在世上活動的靈體,惡魔則是神通廣大的精怪。認定二者無處不在的前題是先得相信,除活著的那個實在的「我」之外,還有另外有一個能脫離肉身而存在的「我」。「我」明明睡著了, 夢中的那個「我」卻會跑出體外去行事,初民便很難不相信內在有精神性的另一個「我」。如果你信佛洛伊德的《釋夢》有幾分道理,便知夢的碎片本出於我們內在有個儲存無意識碎片的海洋,因日有所思或某種鬱結,給調動出來與此有關的無意識碎片在晃動,便拼砌成一齣齣古怪離奇的夢中戲劇,鄰人或親屬死了還出現在夢中,便很難信人死如燈滅。百年前英國人類學家弗雷澤有本很出名的書叫《永生的信仰和對死者的崇拜》,搜羅了許多當時的人類學家們在世界各地對還處於蒙昧時段族群的考察,結論是初民普遍相信,人本來都不會死,甚至不會病,死和病是因有邪惡的人或靈體作怪。而人死後靈魂還會存在世上游走良久,人對死者很自然便產生敬畏。所謂巫術,不過是初民想改變被鬼魂或巫術做成的厄運的「技術」, 這些技倆便成為祖輩相傳的「秘教」,部族裡的年輕人都能在成人禮之後學到,而部族首領便是最法力高強的巫師,王者便是天下之大巫。
每個族群的早期傳說都不乏鬼怪故事, 積累下來居然成就了一門學問叫「鬼神學」。在如今號稱理性的時代,也許我們都可像弗雷澤那樣把初民怕鬼拜神的現象來一番理性分析,但這分析其實沒有回答,初民憑直覺猜測的早期信仰,是否僅是愚昧而已。需知人類積二千多年的學問,至今尚無一種理論可讓人人相信,這世上到底有神還是無神。而在實際生活中,若獨自面對黑暗世界及處於意識閥門之下的自己,膽子最大的人也免不了忐忑不安。有句老話說無神論者半夜也會擔心鬼神出沒,未必是誣衊。按最簡單的邏輯,世上既有神必有鬼,但有神論者未必怕鬼。為有信仰的人,若信有至高者照看著這世界,為人不作虧心事,半夜敲門也不驚。而怕黑到底是經歷了不知多少代人的心理沉積,仔細推敲, 個中未必沒有許多發人深省,令我們更能理解自己和人類整體思維特色的值得研究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