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颱風山竹給港人的啓示
我們渡過一個難過的週末,在超級颱風山竹襲港期間,很多大樹被吹倒,很多當風的高樓大廈玻璃窗被破壞,不少地區出現水浸及停電,在新聞片段播放經歷完山竹襲港後,各區盡是滿目蒼夷。
香港一直以來給人印象是一個高效率的城市,但面對今次風災,政府高估了公共設施的復元能力,滿街都是倒下的樹木,莫說是車, 連人要通過也有困難,巴士在颱風減弱為三號風球仍差不多全線停駛,幸好經大家努力呼籲後,教育局提早一日宣布停課,至少莘莘學子不用受苦,也可減輕公共交通工具的負擔,在只有地鐵提供局部服務的周一,市民為了要返工捱了不少苦頭,尤其是新界東的居民情況更嚴峻。
引致今次交通大混亂,政府自然責無旁貸,各政府部門雖然預先有跨部門會議,但仍然錯估形勢,導致週一工作日的大混亂。在這混亂及艱難的一天,卻發生了很多很多社區自發的風災善後的善舉,從早上起,各區街坊自發走向街頭,組織了大大小小的清理活動,希望集合眾人力量,盡快將滿目瘡痍的社區還原。在將軍澳、在沙田、在大埔、在葵青,大家用自己的雙手,整理著社區的一磚一石,清理著道路中的樹枝和垃圾。另外,也有旅遊車司機義載市民到地鐵站,及補習導師義務收留住鐵皮屋的基層家庭。這所有的善舉讓我們看到社區互助的力量, 在政府救災失效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聖經中,有一位經學教師曾向耶穌提出一個問題:「誡命中哪一條是第一重要的?」耶穌回答:「第一條是:『以色列!你要聽!上主我們的天主是唯一的天主。你應當全心、全靈、全意、全力愛上主, 你的天主。』第二條是:『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再沒有別的誡命比這兩條更大的了。」。在香港, 大廈及城市設計,缺乏公共空間, 不能做就社區互助的氛圍;再加上, 我們因著長工時及彈性上班安排,下班已佷累,要認識鄰人及與睦鄰建立互助關係談何容易。但今次在不同社區出現的危機,卻催化了睦鄰互助的出現, 市民都呼籲, 自己社區自己救,這種對一己社區的承擔讓我們見到這城市的希望。
在今次的民間救災的自發行動, 還包括了難民,根據傳媒報導有數名在港的非裔難民自發到尖沙咀海防道和九龍公園外圍,清理散落一地的樹葉,這行動是由一名香港籍非洲人Ali 在網上群組邀請朋友今早一起清理街道,獲五六名朋友響應,他們早上紛紛從錦田、元朗和深水埗等地來到重慶大廈附近的九龍公園掃街。其實只要每一個在香港生活的人也願意為一己社區出一份力,我們的社區會變得更有人情味和更有生命力。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