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活】不是閒科

期數
3892
刊登日期
2018.09.21
作者
柏杜雅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9 月 23 日 常年期第廿五主日

臨近測驗考試, 老師都忙著追趕課程,有時趕不及就要向其他老師「借堂」。一天, 有老師向我借堂, 因我仍有未完成的課程, 我拒絕了。旁邊的老師竟然插話: 「算吧啦! 你呢啲科!」,我有種被人掌摑的感覺。相比起主科(中英數通),宗教倫理科普遍被視為「閒科」,對學生「錢途」沒有大幫助, 不能讓學生名成利就。試想一個學生成績出眾, 但為人自私、驕傲,不懂感恩。相反,一個成績平平,但心地善良,處處為他人設想,哪一位較「成功」? 

我任教的學校近年積極推行S TE M教育,更注重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元素的課程。近年網上討論有關「第五次科技革命」、「人工智能」,很多人相信科技是繼經濟後,下一個人類文明的里程碑。但「科學和技術,若用於為人服務,並促進眾人的整體發展,是珍貴的資源;但科技本身,不能指出人的存在和人類進步的意義。」(天主教教理2293)所以,老師家長們,請不要過分迷信新科技,科技發展過程中,人才是真正主體! 

在講求「科技加速」的年代, 人的靈魂能否跟上科技的步伐?尤其在學生情緒問題、生活壓力「爆煲」的教育制度下,心靈的培育(Formation of the heart)才是最基本的教育!在香港,大部份人物質生活富裕,但物質的富裕不能使人滿足,人內心深處渴求內心的平安與靈性價值(例如愛與關懷),就得不到滿足。

宗教倫理科重視學生品格、情感的人性關懷、學生靈性生命的成長。學校不僅是傳遞技術知識的地方,學校更是建立情誼,學生在這裡「感到自己是被愛,被接納的,包括他們的有限和潛能」。教宗方濟各也曾說:「老師除了教授書本知識外,你們還應該教授生活價值觀和生活習慣。學習知識有電腦足矣,但若要懂得如何去愛,要知道營造社會和諧的價值觀和習慣是甚麼,還需一位優秀的教師。」一位擁有委身使命的宗倫科教師,願意以生命影響生命,在一個難以尋得參照點的社會中,讓青年能在學校中找到正面的榜樣,因此,宗教倫理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價值,不應等閒視之。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普及╲文憑課程」學生會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