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運與公義

期數
3893
刊登日期
2018.09.28
主曆
主曆 2018 年 09 月 30 日 常年期第廿六主日

近日公共圖書館將宣揚同性戀「家庭」的「兒童書籍」歸納入閉架書籍的行政措施,惹來大批支持同志運動團體的攻擊,更有人向法院提出司法覆核。公共圖書館的措施,本來是要幫助家長們行使撫養的權利,為子女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可惜不少支持同志運動的人士並不認同本地文化有關家庭的傳統,使人懷疑他們的行徑,是否想改變父母為子女選擇合適而優良的教育媒體的權利。

這些團體聲稱有不少「性小眾兒童」,有權選擇宣揚同性戀家庭的書籍。然而,所謂「性小眾兒童」只是一個建構的概念,沒有科學根據。要知道兒童心智尚未成熟,過早曝露於「天生不同性取向」意識形態,只會帶來思想混亂和性格問題。 

不少同運團體自稱是弱者,是弱勢群體。然而他們近年在世界各地推行「性別自主」運動,透過介入傳媒和政黨的運作,形勢已大為逆轉。以美國為例,奧巴馬執政八年,促成了同性婚姻合法化,也繞過民意機構,用行政命令促使學校和醫院為同運發展大開方便之門(例如禁止有異於同運理念的輔導服務)。有基督徒慨嘆他們在上次選舉的無奈:雖然特朗普並非他們心目中的人選,但也恐怕希拉莉將奧巴馬的「趨同措施」發揚光大;輿論估計大部份基督徒都在這種矛盾的心情下支持特朗普,令到希拉莉以些微少數落敗。有人估計,同樣情況或許將會在香港重演。君不見現在反對同性戀運動的政客,大部份屬於建制派。奇怪的是民主派的取向,既不見得有完整的分析,卻一面倒地支持同運的主張,實在使人難以理解。 

近年一些同運團體積極向兒童和青少年灌輸「性別自主,性愛無限」的意識形態,將「自己」放到無限大,以絕對的個人自由選擇為信條,由此而產生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後果,包括「戀物性取向」,「血親婚姻自由權利」等等。事實上,在澳洲和美國都已經有父女,和母子公開結婚的例子;若果人們仍然堅持不加判斷的原則,變相是默認與接受! 

香港是個多元的社會,但家庭的淨土應該首先得到保護。讓家長能不受干擾地撫養孩子,為他們選擇適當的教材和教育,在父母的關愛中成長,將來能作出他們成熟與自由的人生選擇。香港的家庭傳統以「一夫一妻」和「父母子女」等觀念所構成,但願在尊重少數人的自由選擇時,社會的優良文化和傳統亦能得以保存。

•「性在有理」系列
•天主教香港教區關注性多元文化專責小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