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致函中國天主教徒 並邀請普世教會祈禱相伴
(綜合梵蒂岡新聞網╱天亞社╱本報訊)梵蒂岡與中國政府於九月廿二日就主教任命的安排簽署臨時協議,教宗九月廿六日致函中國天主教徒和普世教會,呼籲眾人以祈禱陪伴中國信徒。
在《教宗方濟各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中,教宗向忍受磨難的中國信徒致以欽佩之情,也為中國教會的圓滿合一發出呼籲;他尤其鼓勵中國青年以活潑的信德,為建設祖國未來而合作,用熱情將福音的喜樂帶給所有的人。
教宗亦就協議的價值與目標提出靈性指示, 籲請普世教會信徒以祈禱和友愛陪伴在中國的信徒。
此外,教宗也勉勵在中國的地方教會團體負責人與民政當局互相對話及聆聽,「克服彼此敵對的態度」;聖座也邀請中國領導人一同繼續走對話之路。
在梵蒂岡,教宗九月廿九日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時也談及這封文告,他期望在中國的教會得以開始新歷程,這將有助於醫治過去的創傷,恢復全體中國天主教信友的合一,更新福傳的使命。
他指聖座和中國就主教任命的問題於九月廿二日所簽署的臨時協議,是長期和慎重對話的結果。
兩中國主教赴羅馬開會
中梵簽署協議後,中國即有兩位主教前往羅馬出席十月三日召開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
在梵蒂岡,世界主教會議十月一日舉行記者會,會議秘書長巴爾迪塞里樞機(L o r e n z o Baldisseri)表示,由於中梵協議已經簽署,兩位中國主教「獲教宗邀請,並且邀請被另一方接受,所以主教將會來到羅馬。」巴爾迪塞里樞機說,「情況非常複雜」,當時尚不清楚他們將住在哪裡。
兩名赴會主教是楊曉亭和郭金才。郭金才是早前七名被絕罰的主教之一,九月廿二日中梵公布任命主教協議的同時,教宗亦宣布重新接納郭金才等主教。
梵蒂岡九月十五日公布主教會議出席名單,當時名單上未有上述兩中國主教的名字。
在梵蒂岡宣布兩位中國主教赴羅馬參加會議之前,中共統戰部副局長王作安已率先宣布楊曉亭和郭金才兩人會往羅馬參加會議。
過去,在一九九八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邀請兩位中國內地的主教參加世界主教會議亞洲特別大會,但他們在整個會議都沒出現。
二○○五年,教宗本篤十六世邀請四位中國內地主教(地上和地下教會團體的主教各兩人) 參加聖體聖事世界主教會議,但北京同樣不允許他們參加。
華人教會關注協議
這項臨時協議備受華人教會關注。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長陳科神父接受《真理電台》訪問時說, 每次梵中接觸,眾人就會想到是否要建交和所帶來的後果。他說,大陸「公開」和「地下」教會團體,「都無法跟教宗直接保持聯繫」,所以教宗才想盡辦法,促進溝通。但他強調:「這是溝通,不是建交。」
澳門教區李斌生主教於九月廿四日發出聲明指,這份協議特別為中國的天主教會在普世教會的共融「是一件好的事情」。李主教鼓勵教友繼續為中梵關係的邁進祈禱,並希望「此臨時協議能夠真正實行出來」,貢獻和造福中國社會及教會的慈善、牧靈、社會服務及教育工作等。
在香港,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九月廿八日發表網誌,表示「教宗知道這協議會有爭論性,他出來聲明自己負責是值得欣賞的」。陳樞機說,任命主教事上最後一句話由教宗說,那末雖然程序不完全符合聖教法典337§5,至少不能說是完全剝奪了教宗的權;「但如果選擇主教的程序全在政府操縱下,教宗祇有最後一句,那末他將會受到很大的壓力。」
香港教徒潘嘉偉對天亞社說,簽訂協議開了壞先例,「若中國政府對其他同樣涉外交關係的宗教採取類似的做法,那宗教自由則在中國完全名存實亡,只有按政府的安排才能生存」。
聖神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林瑞琪博士對天亞社說,期望臨時協議能加快內地二十多位現獲教宗任命、但未獲祝聖的主教人選得到祝聖。
另一方面,法新社九月廿八日引述教會消息指出,教廷與中國就「地下」主教事宜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