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年青人,你們在哪裡? 麥琬淑
我已不再是年輕人了,在這裡談當今的年青人好像有些過時。讓我嘗試去分享一些經驗吧!
縱觀各堂區,現今回聖堂參與彌撒的青年不多,參與善會的青年更少,堂區中的青年會往往是曾經年青過的中年人;那麼,年輕人都去了哪裡?
當然,年輕人少去聖堂有多種原因:功課多、課外活動多、彌撒很悶,不明白神父的道理、只是父母在我嬰兒時給我領了洗,根本是我不願意的、晚上打機看電腦清晨才睡,早上醒不起來等等……
但與此同時,又有些年青人追求一些傳統的禮儀,深層的祈禱,切實的生活,甚至終身奉獻。但教會又是否準備去接受這些青年,讓他們實現他們的理想?
試問,我們怎樣能接納並培育這些走在兩端的青年呢?
瑪竇福音耶穌說:「你們為這些最小的弟兄做的,就是為我做的。」這些青年們在年齡上不是最小的,但他們的心靈是脆弱的:他們面對著成長問題,成年人或家長對他們的期望所形成的壓力,他們有些可能面對着離異的父母;由一個純真的世界突然跳進一個功利主義、你愚我詐, 成王敗寇的世界;當他們完全不能適應時便只有自願地墮落在一個電子的虛擬世界去逃避現實。我們是否能打開教會的門之時也打開我們固有模式的門接納他們、聆聽他們、了解他們、配合他們的需要,讓他們知道教會除了要守的規條外, 也是一個「人」的教會,更是一個愛的教會, 並不是只掛在口邊的愛,而更是一份無限接納的愛。教會不是沒有要求的,但是按各人的神恩給予培育,讓他們的神恩能充份地得以發展。也讓他們在喜樂時有人共享,憂苦時有人分擔、有人投靠。
青年們,也希望你們有一份謙遜及開放的心,去表達自己的需要。人不是一個孤島,要承認自己需要他人的幫助、需要他人的陪伴、需要他人的了解、需要他人的愛。年輕人,教會需要你們的活力,你們的創意,你們的新知識,使教會在不同年齡的合作下作基督在世的見證。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