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殘人士牧民中心銀禧 與殘障者同行 推動共融

期數
3896
刊登日期
2018.10.19
主曆
主曆 2018 年 10 月 21 日 常年期第廿九主日

(本報特稿)教區傷殘人士牧民中心慶祝成立二十五周年,成員除了服務傷殘教徒,也透過不同活動推動傷健共融。

中心聯繫並協調相關組織的傷殘人士牧民工作,也舉行彌撒、為智障人士而設的「樂融融」慕道班等,近年也為照顧者舉辦靈修培育活動。 

委員會主席馮佩琪:期望傷殘人士能融入堂區

教區傷殘人士牧民委員會主席馮佩琪於早前對本報說,他們到堂區分享傷健共融信息,也為大小彌撒提供手語翻譯等支援,希望堂區教徒更接納傷殘人士,她說:「我們希望傷殘教友都能回到自己的堂區參與彌撒,而堂區亦能具備相關服務。」

馮佩琪喜見有堂區信徒希望多了解傷殘人士的需要,惟近年中心少了義工加入,她希望藉著廿五周年活動鼓勵信徒關心傷殘人士。

「當初我到中心做義工的時候也不懂手語,而義工重要的是與傷健人士同行及陪伴。」馮佩琪長年擔任聾人牧民小組義工,她指組內的成長讓她克服人生低潮,她因而希望繼續幫助有需要的人。

傷殘人士牧民中心創於一九九三年,由何文田恩主教小堂改建而成,這座石屋平房設有辦事處、錄音室、輔導室、點字書製作室及多用途室,多年來凝聚不少傷、健成員。 

中心主任梁婉蕙:堂區提供友善設施

談到傷殘教徒的生活,中心主任梁婉蕙對本報說:「視障教友到自己所屬堂區參與禮儀,個別可協助禮儀服務,利用點字禮儀書成為讀經員。」

她說,堂區如有需要,可向傷殘人士牧民中心取得點字禮儀書及歌集,部份堂區已提供四福音及歌集的點字本;這些點字包含聲母、韻母、聲調,讓失明人士憑點字認字。

不過,好些視障和聾啞人士需要有人協助前往聖堂參與禮儀,傷殘人士牧民中心便推動堂區成立小組,梁婉蕙期望未來會有更多小組去幫助他們紮根於堂區。

傷殘人士牧民中心曾於二○一二年作出全港堂區的無障礙設施調查,藉此鼓勵信徒關心傷殘人士的需要,梁婉蕙指近年新建的聖堂具備無障礙設施,舊聖堂亦透過改建去便利教徒。

委員胡玉英:團體內互相支持

對於有傷殘教徒因公共交通配套不足而少參與教會活動,委員胡玉英指復康巴士服務預約不易,他們「只能每月預約一次共六架復康巴士,接載傷健同心牧民小組約五十位成員於每月首主日到中心聚會」;故此他們期望中心能再次提供復康巴士,去接載他們到中心參與活動。

胡玉英育有一名傷殘的兒子,她指照顧者也會擔心自己老去,難以再照顧兒女,不過她在傷健同心牧民小組與其他成員一樣,都能夠在信仰中互相鼓勵。

委員麥家儀:中心需要青年義工

另一委員麥家儀說,傷殘人士的需要各有不同,但都需要年輕義工幫忙,她期望傷、健成員能建立長久的友誼。她又稱,堂區早年亦主動成立「信和光」團體,團結相關家庭,並幫助智障信徒認識信仰及融入堂區,她與兒子亦受惠其中。

麥家儀指「信仰也有受苦的一面,基督受苦,而教友一生把傷殘奉獻給天主」。

她說,過去廿五年間,眾多義工與中心一起成長,故此期望青年信徒也能分享這份經驗,與傷殘人士一起學習去面對苦難。

與此同時,中心一直透過培育及配合學校的教育活動推動傷健共融,早前亦有公教學校學生前來探訪中心及認識附近社區,作為其他服務學習經歷。

談到未來發展的挑戰,梁婉蕙認為,「縱使有不同的困難,但不同的義工及成員都在互助互愛的情況下去協助大家」,而為成員都能「肯定傷殘人士在基督救恩中的角色,他們的殘疾就像背負十字架一樣,成為救恩的標記」。

為慶祝銀禧,中心將於十月廿七日舉行開放日;十一月廿五日則假善導之母堂舉行彌撒,晚上則舉行宴會。(游)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