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哀傷

期數
3897
刊登日期
2018.10.26
作者
黃漱芳
主曆
主曆 2018 年 10 月 28 日 常年期第三十主日

一對中年教友夫婦,侍主待人都非常熱誠,每早手牽手到聖堂參與彌撒,從不缺席,人們都以他們為基督徒模範夫婦。不幸,丈夫突然去世,不少人為他的離去惋惜。然而,太太卻表現得非常冷靜、堅強、絲毫沒有任何的哀傷。信友們都讚美這位太太信德堅強。喪事完後,那位太太一如往昔,每天參與彌撒,但過了不久,竟見不到她。 

友人說,她往外國的一位親人家中養病去了,聽說是患了嚴重的抑鬱症。原因丈夫的去世,為她受了很大的打擊,強忍接受喪夫之痛, 因她認為要承行主旨,不該哀傷,否則是對天主無信德,對人作反見證。但她卻敵不過內心的哀痛,因為實在捨不得丈夫的離去,所以將內心的悲傷壓抑下來,以至生病。 

這位太太對天主的忠誠,實在令我欽佩,對她忽略自己內心的痛苦、挫折、矛盾深表憐憫。其實摯親的離去,哀傷是正常的,因為我們是人啊!是個有喜怒哀樂,有血有肉的常人。疏導悲傷情緒,是使身心健康,恢復精神,才有力量去面對挫折及接受不能改變的事實,特別是生離死別。 

且看耶穌得悉所愛的拉匝祿死了,當他到了安放拉匝祿遺體的地方時,祂哭了。(若十一32-35)。耶穌見到摯友的去世,也顯出祂人性正常的悲傷!何況我們人?所以不要強忍自己的哀傷,該適度地疏導,疏導方法很多,如:痛哭, 向信任的人傾訴,祈禱,向天主傾訴內心的痛苦,總之以適合自己的方法去疏導自己的情緒, 不該將哀傷積壓在心頭。

我也曾經驗過我一個妹妹意外的去世,內心的疼痛幾陷於崩潰,因我倆的關係很好,實在捨不得,加上她一句話也沒有留下就離去。為了自己身心的健康和有力量接受這痛苦的事實,我盡量疏導我的哀傷。當遇到人們慰問時,我會不斷地複述妹妹的離世和我的傷痛。在獨處時,我以祈禱方式高舉雙手,如從天主那裡接到妹妺,將之擁抱在胸前,與她傾訴,有時甚至痛哭。當我祈禱完後,我高舉雙手,意將妹妹交回給天主。這樣祈禱了三個月,漸漸接受這不能改變的事實,我才能真正如約伯被試探時所說的話:「上主賜的,上主收回。願上主受讚美。」(約一21) 

我又想,就如一對深愛子女的父母,為了孩子的好處,而取去對他深愛而對他不適的事物, 孩子自然捨不得,而受挫一樣。因而痛哭是理所當然的事,父母自會明白他小心靈的哀傷,當然不但不會責備他,反而百般安撫,讓他痛哭他所失的,甚而擁抱他。孩子可能不領情,甚而會抱怨爸媽。使他經驗到爸媽溫暖的愛的安撫,比失去的傷痕,得到治癒。 

但她可能對天主的慈悲,未能深入,只看到公義的天主。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