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難民爭議的迷思

期數
3899
刊登日期
2018.11.09
作者
鍾炳霖
主曆
主曆 2018 年 11 月 11 日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上月十八日立法會舉行跟進滯港難民免遣返聲請事宜小組委員會公聽會,建制派形容難民「搶資源」,擾亂香港治安。包括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批評應盡快設立禁閉營予免遣返聲請人士。驚嚇地,不記取越南船民禁閉營慘痛的人道經濟消耗的經歷,保安局代表指有關建議已經在研究中! 

其實政府、建制入士及傳媒常為滯港難民製造負面形象。比如本月二日立法會會議中,何君堯議員質詢保安局提供一萬一千四百八十七宗個案中,有九十三宗已核准了酷刑聲請, 認為其餘一萬一千三百宗是假難民。「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則強調⋯⋯至今(巳審核)有九成九個案均不符合免遣返聲請標準」(東方十一月三日報導)。首先,李局長並無指出巳審核個案有多少,但答覆使人覺得他同意一萬一千三百宗個案都是假難民。就在距他發言的一個月前,政府新聞公報顯示原來仍有五千八百九十九宗個案有待審核。只能說,李局長「九成九」之說有點含糊。

特區政府不會給尋求庇護者及難民在港定居,難民要先做非法入境或逾時居留者,才能向入境處申請免遣返。入境處審批聲請人如被遣返原居地,會否遭受酷刑及不人道對待。聲請獲確立後,才轉交給聯合國難民署,安排前往第三國。由於一九五一年香港未有簽署聯合國《難民公約》,提出免遣反聲請人士其實連難民身份都沒有。他們很多都因逃避政治因素災難、或改宗教等,拒絕回原居地,有些由蛇頭擺佈來了香港,根本不打算以香港為家。他們當中不乏高能者,因為是難民,不能工作。當局對他們的起碼經濟支援,包括成人每月可獲一千五百元租住、三百元水電,及一千二百元食物津貼。小朋友無學券,只有少量書簿學費津貼。

學者伍鳳嫦指出外國免遣返聲請有三成成功,而本港差不多是零, 是否顯示出是本港入境處執行的問題呢?儘管協助難民的機構、學者、議員都質疑審核時間太長,以引至種種滯港難民的適應問題,但實況非一般市民所關注,傳媒亦覺「搶資源」, 擾亂香港治安等話題比較吸引讀者, 建制人士則樂於迎合民粹與票源。在民粹主義狂飊的當今,香港人覺得能覓得片地容身, 必須珍惜, 不容侵奪,故此己續漸趨建制,務威權,冀能保得所有。每有社會問題,容易傾向怪罪弱勢如難民,而對政策之執行者,則每每輕易放過。

滯港難民長年累月消磨人生等待審批。提出聲請者需等一年才有第一次簡介會與律師及法律助理會面填申請表格,數月後才面試。傳譯員如果不是操較普遍語言,而是如普什圖語或亞齊語等,入境處找傳譯員的時間將大增。很多傳譯員都未經訓練,甚至可能來自其他國家,大量語意誤差不在話下。學者劉珮欣指入境處人員不了解庇護人士的國家發生甚麼重大事故,故此為免遣返造成很多延誤。就在上述情況下,當面試後幾個月宣佈裁決,上訴幾乎無可避免,於是個案又再拖延。

滯港難民雖是過客,但也終將離開,在他們在港渡過的漫長艱難歲月中,我們必須摒棄自私的民粹思維, 不要對他們雪上加霜。「對與你們住在一起的外方人,應看作你們中的一個同鄉,愛他如愛你自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做過外方人:我,上主是你們的天主。」(肋 十九34 ) 

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