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梓舉辦藝術工作坊 藉藝術提升大自然靈修

期數
3900
刊登日期
2018.11.16
主曆
主曆 2018 年 11 月 18 日 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

 

(本報訊)推動西貢鹽田梓生態保育與文化發展的「鹽光保育中心」,十一月與公教藝術團體合辦藝術工作坊,並於未來三年在島上設置裝置藝術,以發展宗教、藝術與生態旅遊。

「藝在鹽田」當代藝術工作坊系列由香港聖路加藝術協會主辦、鹽光保育中心協辦,參加者於十一月三至二十四日的週末在鹽田梓以藍曬(圖)、坑燒陶瓷及參與行為藝術,在藝術創作中結合大自然靈修;期間導賞員講解鹽田梓村的多元文化遺產和歷史。

聖路加藝術協會由信徒藝術愛好者組成,該會會長陳智游十一月二日對本報說,藝術凸顯鹽田梓獨有的天主教文化與生態環境,而加入島上元素如鹽和陽光等,能讓參加者感受大自然與天主創造的美麗。

其中坑燒陶瓷會運用島上出產的鹽來製作,負責該項目的陳智游指出,製作陶瓷時,土壤裡的物質因融入了鹽,燒製出來的陶藝作品會呈現不同的紋理變化。此外,她指藝術家會在鹽田挖掘泥土去製作藝術品,現構思製作巨型玫瑰念珠或十五處苦路。

至於藍曬(又稱為氰版印刷)則使用感光劑去配合陽光作曝光,以展現深藍色影像,可製作明信片及布袋;行為藝術則透過行動作為創作媒介,邀請參加者走進島上的自然環境中進行身心靈對話。

從去年十月起,鹽田梓村與聖路加藝術協會籌備宗教藝術項目,並持續與旅遊事務專員商討村內的藝術及綠色旅遊發展事宜。

島上擺放裝置藝術 帶出公教村信仰文化

「鹽光保育中心」行政統籌陳子良十月三十一日指出,他們日後會繼續推出藝術工作坊,並計劃於未來三年間安排香港聖路加藝術協會的六位青年公教藝術工作者,在島上製作六個裝置藝術作長久擺放。有關項目已於十一月展開。

陳子良說,其中一件作品以「天主聖三」為題,分別在陳志明副主教祖居,以及聖福若瑟之家遺址(舊聖堂遺址)前,創作以天父創造天地、耶穌救贖,以及聖神共融一連三部份的藝術作品,物料則使用上島上已廢棄的陶缸。

「整個計劃以藝術作切入點,彰顯鹽田梓村的宗教與文化。」陳子良期望來訪者藉此留意大自然的美麗;而藝術元素能豐富這條公教村的特色,讓朝聖者體驗大自然靈修、旅遊人士經驗生態深度行。(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