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你願意我給你做甚麼

期數
3901
刊登日期
2018.11.23
作者
梁偉才
主曆
主曆 2018 年 11 月 25 日 耶穌基督普世君王節

 為能跟從普世教會的步伐,香港教區於去年十一月宣布二○一八年為青年年。眨眼間, 這一年即將過去,而為跟進主教會議的一些反思及議決,教區延伸青年年,並以「實•信•青年」作為二○ 一九年的牧民主題。

過去一年,在教區內不同的機構或團體,包括堂區、學校、中心等團體都熱烈地討論青年年應推出甚麼節目,要為青年設計甚麼活動。不少團體也邀請青年一起去計劃,去籌辦活動。無可否認,整個教區都把焦點聚集於青年身上。不過,也許我們會不自覺地跌入一個「我為青年做事」的陷阱裡,而忽略了青年在想甚麼,青年想我們做甚麼,甚至不想我們做甚麼。在延續青年年的開始,值得我們再去反思。相信主耶穌的做法可以成為我們的借鏡。

有一天,耶穌從耶里哥出來的時候,提買的兒子不停地大聲喊叫, 希望博取耶穌的注意。這個瞎子雖然沒有見到耶穌,但他相信耶穌一定會可憐他。也許他是從其他人的口聽說過耶穌這個人,而產生這份信念。果然,他成功地讓耶穌停下腳步,他立即拋下自己僅有的外衣,跑到耶穌跟前。有趣的是,具有全知能力的耶穌並沒有即時為他治好眼睛,反而問他:「你願意我給你做甚麼?」瞎子清楚地回答:「師父!叫我看見!」結果他看見了,也跟隨耶穌去了。這簡單的提問,讓這瞎子更清楚自己的情況,自己的渴望,當然,也會更珍惜他獲得重見光明的恩典。(參谷十46—52) 

作出提問而不只是提供答案也許是我們與現代青年相處較適合的方式。在以上的聖經事件中,或許我們會認為假如耶穌一開始便直接走到瞎子面前,治好他,讓他看見,會更省時,更有效率。耶穌採用了先提問! 又或者我們可以假設,其實瞎子並不相信耶穌,他大喊,只是想與耶穌閒聊、或只是想作一些諮詢,甚至是想指責耶穌,而不是想耶穌治好他。耶穌採用了先提問!提問並非一定可以獲得確實的答案,提問也未必即時可以取得回應,不過,提問可以給予對方空間去思考;整理思緒;開闊視野;返回內心,發現心中的渴求及需要。

「你願意我給你做甚麼?」「青年朋友,你心中有甚麼渴求?或許我可以與你一起達成。」是我們陪伴青年的心態。假若青年已有清晰的答案及能力,我們便不用多費心思去協助他們達成目標。假若青年未能表達他們的意願,也許我們要再等待,又或者提供一些意見,讓他們作初步的選擇。當然,對一些倫理道德價值及原則,我們也要清楚解釋。不過,前提是:青年是否打從心底願意學習與聆聽。在這時候,我們可以問:「你想聽我的意見嗎?」又或者「你想認識教會的教導嗎?」

「你願意我給你做甚麼?」放手讓青年主導,放心讓主耶穌帶領。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