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委會窮人日聚會 剖析貧窮問題 為窮人祈禱

期數
3902
刊登日期
2018.11.30
主曆
主曆 2018 年 12 月 02 日 將臨期第一主日

(本報訊)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於十一月十八日假聖文德堂舉行研討會及彌撒,於「世界窮人日」之際幫助教徒認識貧窮成因,並為貧苦者祈禱。

外判清潔工:制度造成貧窮 

「外判制度如何製造貧窮」研討會邀請了清潔工分享經驗。七十一歲的陳福明退休後任職食環署外判清潔工人十多年,負責街道及公共廁所清潔,他說時薪雖然比最低工資三十四元五角高約一元,但因工作時數較少,月薪只有約七千港元,「人工固然不足夠,但總比退休後沒有收入好」。

陳福明續指外判公司剋扣及拖欠工資,曾拖欠八百多元半年;有些公司甚至沒有提供清潔用具,如漂白水和手套。他曾向政府相關部門投訴,卻沒有帶來實質改變。

社工學者黃洪:政府不認帶頭製造貧窮

另一講者、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認為,外判工是「苦勞工」、「窮勞工」及「不受保障的勞工」,他指外判公司剝削工人跟政府政策有關,因為「外判標書上著重價格,造成價低者得」。

他認為,「政府不認帶頭製造貧窮」;而對於政府承諾改善招標制度,他指這並不奏效,政府應效法英美等國,爭取僱主主動實行「生活工資」,讓工資足夠應付生活。

此外,聖葉理諾堂關社組分享探訪清潔工友的愛德服務經驗,他們提供健康、勞工講座,在探訪的同時,向清潔工友提供直接的幫助。

講者之一温國光神父指出,窮人絕不是社會的負擔,人們亦不應以他們的欠缺為憾,他們欠缺的其實是他們應得的。

溫神父說,大眾有時會指責窮人「懶惰」,但更多情況是社會結構問題造製不公平。他鼓勵教徒多作愛德服務和參與體驗活動,以了解基層人士的生活。 

研討會後的窮人日彌撒上,主禮夏志誠輔理主教講道時,表示眾人當聆聽窮人的聲音,因為窮人最先發現天主的臨現。他續引述教宗指信徒最需要不是幫助弱小者解決問題,而是承認弱小者作為天主子女的尊嚴,「在分享當中,我們得到釋放」。

彌撒結束前,夏主教向與會者派發襟章,派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向窮人傳福音,並與他們繼續同行。約四十人出席當日活動。

與會的教徒王愛華對本報說,貧窮並不只是個人問題,若工資不足以養活家人,將帶來家庭以至社會問題,她指市民應運用投票權選出真正幫助市民的人。

另一參加者招杏儀希望透過活動為基層人士祈禱。(吳)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