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斟字酌】釋「蕃」和「番」(下)

期數
3905
刊登日期
2018.12.21
作者
秦思
主曆
主曆 2018 年 12 月 23 日 將臨期第四主日

「蕃」和「番」都可用來表示外族, 沿用至今,如「番邦」即外國,「蕃客」指外國商旅,粵語的「番鬼佬」即「洋鬼子」,「蕃舶」指海外入境的船,「番薯」是明朝萬曆年間福建人從外國引進的植物。清周亮工《閩小記番薯》:「萬曆中閩人得之外國,瘠土砂礫之地,皆可以種。」

「番薯」,又叫作「甘薯」,源於美洲熱帶地區的野生植物,由印第安人人工種植成功,是很容易種植的食糧。

一四九三年,哥倫布晉見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時,曾將番薯由美洲新大陸帶回獻給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將番薯傳至殖民地呂宋(今菲律賓)。十六世紀初,西班牙已普遍種植番薯。西班牙水手把番薯攜帶至菲律賓和摩鹿加群島,再傳至亞洲各地。約在十六世紀末,番薯也通過多條渠道傳入中國。

番薯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叫脫氫表雄酮(DHEA),可以用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結腸癌和乳腺癌。由於番薯容易種植,味道甘甜,價錢便宜,是很好吃的碳水化合物食糧,特別適宜在貧瘠地區廣泛栽種, 以番薯作食糧來解決食糧的不足。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