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去年度大事紀 經歷教會喜樂與艱辛
(梵蒂岡新聞特稿)對教會而言,二○一八年是艱困的一年,正如教宗方濟各早前與教廷人員互賀聖誕節期間所言,教會遭到「強風和暴雨」的打擊。為此,我們在教宗方濟各《福音的喜樂》勸諭的指引下解讀教會這一年走過的行程,從中看出與耶穌的相遇不斷湧現的希望標記。
教宗方濟各指出獲得這喜樂的兩條途徑: 首先,教會要成為走出去的傳教團體,恢復福音原有的清新;其次,教會要成為開放和款待的團體。「教會不是一道海關,而是慈父的家,任何一個在生活上艱辛的人在那裡都有一席」;「我寧願要一個走到大街上歷經波折連連、因而傷痕累累和骯髒兮兮的教會,卻不喜歡一個由於固步自封、只顧安全而抱病的教會。」(《福音的喜樂》勸諭49號)
呼籲誦念玫瑰經
教宗呼籲天主子民每天誦念玫瑰經乃是二○ 一八年的關鍵要點之一,他要我們懇求聖母和聖彌額爾總領天使保護教會免遭魔鬼的誘惑,因為魔鬼「總是設法讓我們離開天主且彼此分裂」。教宗在以青年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結束時表明: 「教會不可被玷污,她的子女雖然骯髒,但母親不可如此。我們要以祈禱和懺悔來捍衛母親,使她免於強大指控者的陷害。」
此外,教宗方濟各批准修改《天主教教理》關於死刑的條文,指出教會依照《福音》的教導表明「死刑是不能接受的,因為它殘害人的不可侵犯性和尊嚴」,同時決心致力於在全世界廢除死刑。
二○一八年也是教會人員性侵醜聞全面爆發的一年。教宗在《致天主子民信函》中強調對這罪行予以「零容忍」,同時要弄清真相、伸張正義,採取預防和補救措施。教宗談到三種侵害的形式:濫權、踐踏良知,以及性侵犯,並指出「教權主義」是導致這瘡疤的主要原因。教宗也呼籲犯了這罪行的人「悔改」、「接受世間的審判」,也「準備接受天主的審判」。
邀請青年一起成聖
在去年十月的世界主教會議中,教宗再次提出《福音的喜樂》勸諭中的邀請,教會應一起行走,不可把任何人留在邊緣。他在《最後文件》中要求青年、婦女和平信徒成為參與教會事務的新主角。一起行走尤其是走成聖的道路。教宗去年四月頒布《你們歡喜踴躍吧!》勸諭,列舉出「我們身邊的聖人」,他們在每日的生活中默默地為信德作見證。而透過保祿六世和羅梅洛的封聖,他也向人們表明聖德,體現在許多不同的形式中。
《福音的喜樂》勸諭要求教會日益成為傳教和接近人群的團體。教宗方濟各在二○一八年多次出外進行牧靈訪問,其中在智利會晤了幾位性侵犯的受害者;在秘魯擁抱了亞馬遜的各民族; 在日內瓦的合一運動朝聖之旅中呼籲所有基督信仰的信徒跨越差異,透過服務共同為基督作證; 在都柏林熱情擁抱了來自全世界的家庭。最後, 教宗在波羅的海三國提到許多基督徒因忠於福音而受到納粹和共產政權的迫害。
與中國簽署臨時協議
在《世界人權宣言》發表七十周年之際, 教宗接見駐聖座外交使團成員,表明許多基本權利至今仍受到侵犯,其中「首先是生命、自由和每個人不可侵犯的權利」。教宗也譴責那些受到爭議的新權利的產生,富有國家藉著這種意識形態殖民化的新形式將這些權利強加於較貧窮的國家。
去年九月廿二日,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簽署了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協議,祈願此舉能對中國的教會、中國人民的福祉,以及世界和平作出積極貢獻。聖座簽署協議的目的在於牧靈,而非政治性質。教宗在《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中解釋道,簽署協議的理由在於:推動福音的宣講和中國天主教團體的合一。教會對這個進程懷抱信心,因為信德能改變歷史。
推動教會改革
教宗方濟各開啟的結構上改革在這一年中仍繼續進行。樞機諮議會向教宗呈交了關於羅馬聖座改革的宗座憲章,幫助聖座更適應一個走出去的教會的需求。
教宗方濟各又以《主教共融》宗座憲令將世界主教會議「從事件轉為進程」,讓所有領受聖洗的信友都參與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教宗也頒布了《學會告辭》手諭,以此調整教會神長辭退教會職務的一些規則,強調提出辭呈者需要在天主面前妥善準備自己,「拋棄權力欲望和自命不凡的思想」。最後,教宗也批准了關於梵蒂岡城國政府的新法令,指出三項原則,即合理化、經濟化和精簡化,以及四個準則,即功效性、透明度、規範一致和組織靈活,使之愈加適應時下需求和為羅馬教宗在世界上的使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