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輔導心理學家郭倩衡善用專長推動青年健康
青年信徒郭倩衡在大學擔任輔導心理學家,幫助青年面對學業以至生活中的困難,公餘時亦義務為青少年提供輔導。她認為每個人都有能力康復過來,當中需要認識自己以及基督。
郭倩衡在樹仁大學為不同年紀的有需要人士提供心理輔導服務,輔導及治療範疇包括個人成長、情緒及精神健康、人際及戀愛關係等。
她早前對本報說:「人們經常問我,他們會否康復,我都會答:『你一定會康復!』」她指從專業以至信仰角度,求助者都有能力康復過來:「我相信每個人應有的力量,是大於目前自身的能力,所以我經常會對青年說『我相信你做得到!』這就是信德,信仰不需任何證明的,如果要像多默一樣,把手指探入耶穌的肋膀才相信,那這就不是信德。」
「在工作場所中,如果有人問及我的信仰,我很樂意跟他們分享。」郭倩衡認為在工作上不能隨便傳教,但當教徒求助者主動分享信仰,她便樂於去聆聽,因為「心靈的需要與信仰靈修息息相關,例如他們有時會與我分享避靜的感想」。
借助心理學服務教會
「我希望把信仰與工作連繫在一起。」郭倩衡曾於二○一二年參加慈幼會何家輝神父發起的「慈幼會厄瑪奴耳輔導計劃」,為青年提供免費的輔導服務。她指社會大眾遇到問題時,經常不知該向誰求助,故此希望透過這個項目去幫助大眾。她亦為教區青年牧民委會與教區視聽中心合辦的網上平台「沸點」擔任主持,與青年網民分享信仰。
談到在教會內分享心理學知識,她指「主日學導師和家長都需要聆聽這方面(心靈健康)的知識,以協助青少年的成長」,故此她不時到堂區主持講座,介紹預防及處理情緒病的方法,使成年人懂得幫助青年維持心理健康。
郭倩衡為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主席,她表示相對於臨床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或工業與組織心理學,輔導心理學更著重於及早根治問題,她希望透過講座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讓大眾認清自己的心理情況,防範問題於未然,「我希望讓人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認識多方面的自己」。
她向公眾分享「正向心理學」的理念,而於公教學校主持講座期間,與會教師在分享中表示,心理學與先賢服務青年的理念,具備共通之處。
她說有幸在忙碌的生活裡,在信仰中找休息空間,而祈禱和彌撒給予她力量與支持,讓她幫助別人時,自己也有依靠。(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