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徒仍關心人權嗎?

期數
3912
刊登日期
2019.02.08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2 月 10 日 常年期第五主日

(天亞社編譯)人權議題難以一如上世紀般引起天主教徒關注,尤是教會內年輕人的關心。

維拉諾瓦( B r i g i t t e Vilanova)是一名社運人士, 也是「基督徒廢除酷刑行動」副主席。她往基督徒團體探訪,有時候還是會遇到別人的輕蔑。

她經常會聽到一些基督徒說:「噢,你就是一位人權鬥士!」然而,他們大部份人沒甚意欲回應身處地球另一端的死囚。

維拉諾瓦慨嘆說:「有些人沒有把人權視為人性的一部份,只認為人權是對基督徒身份的一種威脅。」維拉諾瓦是一位正教基督徒和老師。她指出,在近年極端伊斯蘭份子的連串襲擊後,這種抗拒已逐漸成形。

她承認說: 「我們的抗爭現已不再流行。」她在一九七六年加入「基督徒廢除酷刑行動」,那時候該組織有一萬四千名成員,現只剩下半數,且大部份為退休人士。

關心社會? 非個人急切的關注

很多年輕的天主教徒都認為,這些歷史悠久的組織是符合需要的,但卻非他們個人急切關注的事務。

廿九歲的皮卡雷塔(Paul P i c c a r r e t a)是雜誌「限制(Limite)」的社長。他說: 「我們有一種印象,是他們用的語言是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都沒改變過的。」

「我贊同那些基本概念,但我認為這種參與缺乏一點激進,有點不溫不火。」

這些組織難以招募成員,是否因為他們的抗爭已經成功?

歐洲法律和司法中心主任普平克(Gregor Puppinck) 表示:「在法國,反對酷刑已不再是備受爭論的題目。」該中心剛出版了一本批判人權的書。

普平克相信,年輕的天主教徒也會通過參與社會行動中較少「共識」的意識形態領域,包括捍衛生命和家庭等,來反對他們的長輩。

重基督徒權益 而非人權

雖然國際社會之間的團結可能不是今天天主教徒的優先選項,但現在有許多人似乎更偏向談論「基督徒權益」,而非人權。

博伊蘭格爾(Monique Boylanger)說:「我們難以在堂區團體中提高對巴勒斯坦問題的關注;大家更易於支持明確援助基督徒的行動。」

博伊蘭格爾所屬的跨宗派團體「法國薩貝爾之友(F r i e n d s o f S a b e e l- France)」,目前正為結束佔領巴人土地,舉行為期一週的祈禱活動。

難動員堂區關注中東

毫無疑問,對人權問題缺乏興趣是廣義不滿情緒的一部分。

哲學家莫羅( D e n i s Moreau)解釋說:「上世紀八十年代,人權仍被視為可貴;但在廿一世紀初,這起了變化。自由主義使社會的人權渴求幻滅,而與人權相關的意識形態工具亦隨此瓦解。」

皮卡雷塔指出,「當美國攻打某些國家時,都會以人權為理由。」他認為,雖然人權被理解為能構建共通點,但實際上,卻是通過建構少數族群,來執意分化社會;這些少數族群為的是爭取自身的利益。

天主教徒誤信個人自由為崇高的概念,或植許是根於遙遠的古代。

普平克指出:「人權聲稱是建基於道德的訓導,就像教會的訓導一樣,是普世的。但這樣在兩者中間產生了張力。」現年四十四歲的普平克,是一名天主教社運人士,他積極參與打擊墮胎。而他相信,人權只能為世界正面對的「新威脅」,作出微小的貢獻。

關注人權 毋用政治術語

因此,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組織和工會, 已經被「天主教國際團體組織(F I D E S CO)」、「心中(Point-Coeur)」或「基石(Le Rocher)」等政治參與度較低的民間組織取代。

皮卡雷塔說: 「信友們並沒有在一夜之間成為野獸;人類的尊嚴仍然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

這繼續促使每一代的許多基督徒,關顧窮人和移民。從這意義上來看,他們持續捍衛人權,而不必依賴許多人現在認為過於政治化的術語。

法國「基督和平運動(Pax Christi)」和其他天主教組織,於十二月十五日舉行會議,紀念「世界人權宣言」簽署七十周年。

•來源:《十字架報國際版》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