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福與禍 你站在那邊?

期數
3913
刊登日期
2019.02.15
作者
黃君右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2 月 17 日 常年期第六主日

常年期第六主日(丙年讀經) 

讀經一:耶十七 5﹣8   ∣   答唱:詠 1   ∣   讀經二:格前十五 12,16﹣20   ∣   福音:路六 17,20﹣26 


 

還有兩個星期,我們要進入四旬期。我們作為基督徒,熱心在四旬期行愛德,關愛弱小。究竟我們關愛弱小的價值何在?怎樣才是真正的與弱小者同行?你所作的一切、你的犧牲,在天主眼中,又有甚麼意義和價值?

耶穌在祈禱

要明白今日的福音,我們須要先了解,究竟耶穌在此之前發生甚麼事。福音記載,「在這幾天,耶穌出去,上山祈禱;他徹夜向天主祈禱」(路六12 )。福音多處記述,當耶穌要作出重要決定時,他都會去祈禱。耶穌這一刻為甚麼要去祈禱呢? 

耶穌在會堂施教,公開誦讀〈依撒意亞先知〉,要所有人明白,他來是要拯救迷失的、病弱的、失去自由的弱小者。他要讓人看到天主的仁慈(參考路四14 - 21 ,即第三主日福音)。往後的日子,他在葛法翁講道和行奇跡,回應人的急需。直到本主日以前,福音記載耶穌召選了第一批門徒、醫治好癩病人,又與稅吏同席吃喝。無論是探訪、關顧弱小,抑或召選他的跟隨者,耶穌都走向窮苦弱小的人,與他們同行。他做事急人所須,所以不拘泥何時何地,即使在安息日, 他容許跟隨者在田間掐食麥穗, 自己也治好枯手的人——全部違返了猶太人堅守的梅瑟法律。

不過,耶穌的行事和作風,得不到眾人欣賞和明白。被召選的人,以為他是妖怪,受助的人就相當興奮,卻不明白耶穌的真正身份,他們只知耶穌能幫助他們解決一切問題。至於與耶穌敵對的人,就懷疑他的身分和權能,不滿程度甚至想將他置諸死地(參考路四21 - 30 ,即第五主日福音)。

耶穌面對種種誤會和嫌棄,必須要堅定心神,要清楚自己所作的一切,是否乎合主的心意; 也要在祈禱中,明白主為他準備的跟隨者是誰,否則無法與他們同行,無助他們明白自己的使命。

我們在生活中,有沒有以上主為我們的生命之主,我們有沒有力求在祈禱中與他相遇,明白祂的心意?抑或我已成為自己的生命之主,主日仍舊願意回到聖堂,只不過是例行工事?我比法利塞人更會守梅瑟的法律? 

福樂與災禍

福音記載,耶穌準備向他的門徒講話時,舉目向天。舉目向天這個動作,在聖經多處都有記載。唯有我們舉目看天,才能意識到自己位處低微,看到自己的有限,更洞悉天主的偉大。正如依撒意亞所說,你們舉目向天, 是誰創造了萬有(參考依四十章)。耶穌自謙自卑,方能有力宣告,讓日後憶起這一切教導的人體會到上主的偉大和全能。

福音中記述耶穌在平原的宣講,與瑪竇福音第五章記載的山中聖訓、真福八端,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之處。

耶穌此刻講授的對象,不只是十二宗徒,還包括其他的門徒和群眾,更包括來自猶太、耶路撒冷、提洛和漆東一帶的人。日後,人當明白,天主的救恩,不只留給猶太人,更施與天下列國萬民。這正是路加寫福音的其中一個原因。

若果細心比較瑪竇所記述的真福八端和路加所寫的,會發現瑪竇只提及八種福,而路加則強調有四種福對照四種禍。耶穌指出,貧窮、飢餓、哭泣、遭人惱恨是有福的;富有、飽飫、歡笑、和受人誇讚是有禍的。在俗世人心中要謀求的幸福,耶穌卻指出這是禍患。

路加在整個福音書卷中,從一開始,就展示耶穌特別關顧社會中最弱小的群眾,願意走近貧苦大眾。耶穌要顛覆一般人的思考,要安慰現在受苦的弱小者, 在永恆中,他們今天承受的苦楚有價值。

總結

我們作為基督徒,要有心理準備,一生就要不斷抉擇:你願意走一條時常沉醉逸樂、賺取各種利益的大道,抑或跟隨上主, 走艱辛難行、滿佈險阻、甚至痛苦滿盈的窄路呢?今天你可能感慨自己窮得連申請綜援資格也沒有、微賤得要伸張正義的空間也被剝奪、為自己和他人謀求一份尊嚴的可能也遭踐踏;你要被禁聲、被禁足、被禁思考、被自殺⋯⋯你被禁得窒息,無可奈何。但請不要害怕,因為我們的主, 也曾受到這百般磨折,他與我們同行,他明白我們。

如果耶穌今日宣告的價值觸動你,你會怎樣回應呢?天主保佑。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道明會左旭華、香港教區黃君右及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