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瑪達拉修女會陸修女 加入隱修院度祈禱生活

期數
3917
刊登日期
2019.03.15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3 月 17 日 四旬期第二主日

「瑪達拉上主及聖母之僕修女會」於一九八八年三月由會祖卜家樂神父(Rev. Carlos Buela)於阿根廷創立,該會在港團體本主日下午在元朗的聖伯多祿聖保祿堂舉行創會三十周年感恩祈禱音樂會。以下是一位本地修道聖召的見證—— 編者

瑪達拉上主及聖母之僕修女會的進教之佑瑪利亞陸修女二月前往羅馬,接受隱修生活培育。她說最初辨別修道聖召時已希望度隱修生活,如今已度福傳的「顯修」生活逾十年。等待期間,她說:「我不擔心,因天主自會照料,一切自有祂計劃的時間。」

來自非公教家庭的陸修女在元朗出生及成長, 兒時體弱多病的她,母親把她上契給天后,自幼她便跟隨家人到天后廟上香,直至她在澳洲升上大學,認識校內的天主教同學會同學,透過研經認識耶穌;而天主教徒朋友的傳教熱忱和熱心助人的精神,更促使她信教。

昔日她在澳洲讀書時,每逢週末及週日便要兼職,有次朋友遠度來澳洲探訪,「我正躊躇應如何接待時,有天主教徒朋友義不容辭幫忙,這經驗驅使我信教,並立志成為傳教士,因耶穌要我們向萬民宣布福音」。

她於二○○○年在悉尼領洗,同年取得電訊工程的學位,畢業後返港擔任電訊公司的工程師,負責設計光纖網絡。

在港工作期間,每年她也會跟隨元朗聖伯多祿聖保祿堂的青年會參與聖依納爵神操,其中一年的神操上她感覺到,「天主會希望我做一點事情,加上那時的傳教心一直熾熱,但認為只需要以平信徒身份福傳」。

至於其神師則鼓勵她要細心聆聽天主的話, 勤領聖事,「於是我盡量每天參與彌撒、每月朝拜聖體和定期告解」。

正當她以為自己的召叫是往外福傳時,卻在朝拜聖體中感受到天主的大愛,「我應如何回報這份愛?便是要把我整個人奉獻、跟隨祂」。她決定度隱修修道生活作回應,二○○六年她加入在港的一個隱修團體。

隱修?還是顯修生活? 

進隱修院時,陸修女廿九歲,每天度規律的祈禱和共融團體生活,令她感到生活的簡單與美麗。可是,當時仍未奉教的家每到隱修院探望,也會傷心流淚;而她隱修一年後,決定離開,「父親知道我離開,便立刻宴請家人吃一頓大餐」。

回應召叫的過程中,她「相信天主一直帶領」, 「因為一切也不由我選擇,而是天主給予的」。

重回平信徒的生活,她沒有放棄尋找召叫, 繼續透過祈禱與神操辨別天主的意思,經辨別後她於二○○八年五月加入瑪達拉上主及聖母之僕修女會(瑪達拉修女會),並往台灣接受培育成為保守生。瑪達拉修女會本身在堂區、學校及修院從事福傳工作。

她○九年十二月在台灣發初願,一○年至一四年在菲律賓的暫願院,一四年到意大利接受最後一年的暫願培育,一五年返回菲律賓擔任初學院助手,協助初學導師教導來自香港、台灣、菲律賓等地的初學生。至一六年五月在香港宣發永願後,再回菲國服務,一七年七月派回香港, 在聖伯多祿聖保祿堂的英文主日學服務,以及到中學教授道理。

從顯修生活 看到傳教工作的美麗

傳教時,陸修女最深刻的,「便是看到不同傳教工作的美麗」。在初學院服務時,她見證初學院的學生的成長和每人獨特的召叫;回港服務堂區,她欣賞信徒致力侍奉教會;在菲律賓服務窮人則時常看到天主的臨在。

陸修女在菲律賓擔任初學院助手時,也要到貧困地區向兒童教授道理,遇上小孩走到修院討飯吃,她便要幫忙煮飯。她曾遇到一身污垢的女生到修院討飯,「她吃飯時我一直凝視著她, 心裡詢問天主:為何天主會給她如此生活?那女孩突然放下食物,抱了我一下,並開始以我聽不懂的語言分享她的故事,即使我當時不明白她所言,但我知道,當自己藉著聖母的助佑去看顧這女孩,女孩亦體會到這份關心」。

在菲國修道時,她每星期要拿米袋到街市求菜,並以簡單的他加祿語(Tagalog)說:「你好,我是修女,請你幫助」,菜檔的人便自行把蔬果捐獻於米袋內,她試過得到一整袋快將爛掉的矮瓜;而每次求菜也會特別為捐贈者祈禱, 「這代表謙遜,我們也藉此傳教」。

在港服務只有一年多,與堂區的外語團體相處時,她感到從牧職人員關顧人靈的使命;而英文主日學不少導師是菲籍家庭傭工,「即使她們每週只有一天假期,也前來幫忙,惟有時在靈修培育中倦極睡著,無論如何,我欣賞他們服務天主的心」。

父母奉教表姊修道 一切自有天主安排

加入瑪達拉修女會後,她知悉該會有隱修會的團體,渴望隱修的她,一直把這心願藏在心裡。剛於二○一七年,該會在意大利新設隱修培育院,她亦於本年二月獲派到當地接受隱修培育。現在回想,陸修女透過修道體會天主自有祂的計劃,修道期間,她的妹妹及父母先後領洗、二表姐亦於四年前加入了瑪達拉修女會。

陸修女說,這次再次進入隱修院,父親也感到不捨,但她相信,「若我要忘卻本家去跟隨君王,只要彼此心中有天主,在耶穌內我們會時常相遇」。(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