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南蠻不蠻

期數
3917
刊登日期
2019.03.15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3 月 17 日 四旬期第二主日

在上古傳說中,蚩尤是黃帝的死對頭。有說他代表的族群是炎帝族的支派,亦有說他是九黎領袖、苗族祖先,也有說他屬太昊、少昊氏族集團。少昊是東夷祖神,炎黃族愛視周遭非我族類為四夷,綜合古籍及考古發掘所猜測的上古族群分布概況,大致可信蚩尤族是四夷中的虺蛟,極可能是以南蠻身份加入東夷行列的善戰部族,與炎黃族爭奪地盤而功敗垂成。

南蠻是些甚麼人?1988年,考古家在湖南澧縣彭頭山遺址挖出距今九千年的稻子。還發現干欄式房屋和玉製禮器。1995年在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發現世上最古的禾稻,距今一萬多年,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亦有七千年歷史,比黃河流域文明更成熟,證實長江文明並不比黃河文明落後。湖南是蚩尤的家鄉,史籍說他銅頭鐵額(擁有治鍊技術),以刑律治民,文明程度便比炎黃跑前幾個馬位。令人相信,當時大部族集團有三。一是黃河中上游的炎黃、一是東方沿海的東夷、另一是長江中下游苗民九黎。夷蠻進入農耕社會時,炎黃集團尚處於由遊牧向農耕的轉化狀態。蚩尤是南方部族領袖,曾率領族人東進,與東夷集團有所交接,在既衝突又融合中壯大勢力,最後與炎黃帝集團相遇爭雄激戰,結果蚩尤族戰敗,黃帝成了天下的共主。有說此後黃帝子孫稱百姓,蚩尤子孫則稱黎民,才有「黎民百姓」合稱。

傳說中的蚩尤族大致對應的是考古學上的良渚文化。良渚文化被山東龍山文化吸收,製作的黑陶薄如蛋殼,文化尤其是工藝成就凌駕在炎黃系對應的仰韶文化之上,考古學者稱之為黑陶文化。而江淮流域,正是屈原楚辭和道家老子的發祥地。東夷文化後來發展成殷商文化,創造了甲骨文。孔子乃夷人,家學淵源。從這角度看,中華文明與東夷及南蠻文化息息相關。夷蠻們未必要叨炎黄的光才有文明, 孔子說「禮失求諸野」,是否別有深意? 

孔子時古籍未說及黃帝,最早的帝主是禹。遠古時各地族群都供奉自家祖神,估計陜西西部族群敬奉的是黃帝。秦本戎人,替周人駐守西疆發跡,西瓜靠大邊,要給自家裝點個顯赫出身,把黃帝當作祖神祭祀便很自然。而秦是天下一統的首個皇朝,由是黃帝後來亦成帝統元祖。史稱「炎黃」而非「黃炎」,是因為炎帝的共主地位比黃帝更早。炎帝下傳七代,至榆罔時方為黃帝取代。傳說黃帝十歲登基,五十五年後諸侯方尊他為天子,可見其江山乃長期內戰才到手的。而無論哪部古籍,都說黃帝的功業都是打敗蚩尤後才建立的。可見,誅殺蚩尤及把其不降舊部驅入深山大嶺,是黃帝的大業根基,低文化民族戰勝高文化族群,史上比比皆是。五胡亂華,宋亡於元,明敗於女真,都不是孤例。在歐洲,商業發達的迦太基人敗於初生的羅馬人;後來文化鼎盛的羅馬帝國又敗於北方蠻族,誰說野蠻不能戰勝文明?至於文明後來同化了野蠻則是另一話題。成王敗寇,歷史當然可讓得勝者任意書寫,但敗者未必都是歹角,勝者亦未必個個值得禮頂膜拜,這是讀歷史的常識了。(神話與真實1)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