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迎接新教友

期數
3919
刊登日期
2019.03.29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3 月 31 日 四旬期第四主日

本主日是香港教區第二次的考核傅油禮,讓慕道者準備領受入門聖事。近年本地教每年約有三千名成人領洗,若他們在培育中穩步成長,便能為福傳帶來新氣象。

近年堂區在慕道者以至新教友的培育上推陳出新,不流於小團體內的分享,也鼓勵他們參與禮儀和愛德服務,並作靈修體驗,讓他們與堂區信徒建立友誼,共同成長。

不過,互聯網與社交媒體科技改變了培育環境,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自行決定學習內容及方法,資訊快而廣,閱讀書籍與人際交往這花時間的深度接觸,好像變成了奢侈品。「即食」的臉書「懶人包」資訊,或更能吸引注意。

固然,教會團體當回應時代需要,提供便捷的培育渠道與簡明的資訊,不過,若培育只滿足於製造剎那感動,便無法幫助教徒連繫信仰與生活。

教宗方濟各在《你們要歡喜踴躍》宗座勸諭, 便提醒眾人去反思目前的潮流:「所有人,特別是青年,都不斷在『瞬間切換』。我們可以同時瀏覽多個螢幕,並同時與多個不同的虛擬場景互動。要是欠缺辨明的智慧,很容易成為流行趨勢的奴隸。」(167) 

這是一道講述成聖的勸諭,它強調成聖需要「藉著祈禱、省察、閱讀和忠言培養辨明的能力」。其中,閱讀對基督徒相當重要,這過程讓我們與基督的故事——聖言深度對話。

在這個「滑手機」的年代,本地團體嘗試讓結合信仰體驗與閱讀,重視「故事」多於教條。其中聖十字架堂和教區教友延續培育委員會早前舉辦「主. 人.家」新教友延續培育,內容以主日彌撒作骨幹, 並參考盧雲神父的靈修著作。其他堂區的培育活動也重視於聆聽社區基層人士的心聲,在飯局中分享生活與福音。

無論是書本抑或口述的信仰故事,都是基督徒成長的重要養份。而每位基督徒也同道偕行,去延續這救恩故事,當我們服務弱小者,以至用先知的眼光為倫理與家庭價值作見證,並以香港人的故事講耶穌, 大眾便能從我們身上看到祂的慈悲面容。

這解釋為何部份堂區早於慕道期,便讓慕道者服務社區內的病弱弟兄與難民,這旨在推動信仰生活化,同時讓他們感到自己是堂區的福傳持份者。

當堂區成為新教友共同成長的園地,延續培育風氣便能有機而自然地建立起來。讓我們繼續為新教友祈禱,祈求聖神引領他們延續信仰心火。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