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四十之惑

期數
3919
刊登日期
2019.03.29
作者
梁偉才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3 月 31 日 四旬期第四主日

早前, 電視台播放了一個有關女性到了四十歲時所面對問題的節目。而孔子也曾提及: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若人生有八十載, 四十歲已是半生,應該有一定的成就。四十是否真的不受誘惑所困?又或者能夠一帆風順?不同的人當然有不同的看法。不過,對於四十這個數字,為不少人仍是一個謎。

天主教教會制定了四旬期,為教友,或更好說是那些被絕罰以及那些將要領受入門聖事的弟兄姊妹而設的更新時期。「旬」是「十」的意思,教會邀請教友及候洗者一如耶穌在荒野裡用四十日透過祈禱、守齋的方法去迎接復活節。

有一位青少年曾經提出一個疑問:「耶穌四十天不吃不喝,可以嗎?」依照一些救災的紀錄,曾經拯救過一位七天缺水缺糧的人。而只攝取飲品的人,能活存的時間是廿三日。當然,他們被發現時已是奄奄一息,失去意識。從醫學角度看,一個人根本不可能四十天不吃不喝。也許有人會答說:「耶穌是天主子,祂當然可以捱過去。」若是這樣,祂根本沒有經驗人的生活。

事實上,「四十」這個數字在聖經世界裡有另一個意思。在宗徒大事錄中,作者刻意把梅瑟的人生分成三個「四十」階段,即:首四十年在埃及生活;之後在米德楊活了四十年;最後帶領以色列民離開埃及後在曠野中渡過四十年(見宗七20-36)。這個描述似乎與舊約的記載有出入。

不過,若我們視「四十」為人生的轉捩點或人生的大改變,我們便可以理解作者想帶出的信息。梅瑟生於猶太家族,被一位埃及公主收養,免於一死,更能過奢華的生活。過了好一段時間,他在探望自己的同胞時殺死了一位埃及士兵,於是他逃離自己在皇宮安逸的生活,開始流放異族,寄人籬下。最後他被召回到埃及去拯救自己的同胞,離開奴役之地,前往預許福地。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兜兜轉轉,起起落落,不斷回應天主的召叫。有時雖有不甘,但依然忠心。

同樣,耶穌禁食四十天,也是祂的人生轉捩點,因為祂正式接受使命,開始與魔鬼正面交鋒,不只是交戰,而是決戰。雖然開始時是三戰三勝,但直至他被釘在十字架上,魔鬼都以多種方式,在不同場合去挑戰祂。只要祂一不留神, 便會墮入魔鬼的圈套。

在聖經世界中,四十年或四十天並非指以三百六十五日為一年或廿四小時為一天的計法, 而是指人生的大跳躍。

有一位中一學生笑說,他已讀了四十年書。當然,他是指他已進入中學的人生階段,為他是一個大改變。

四旬期,為我們,不應只是過四十天的一般日子,而是要一個大翻新,特別是在神修生活上。也許在這四旬期中,我們會忘卻了守齋,甚或祈禱時仍會分心走意,但假若我們仍未能大力地加強以天主的目光去待人處事,我們並沒有過四旬期,也就是,我們未能達到復活。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