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人】公教樂隊是為彼此聆聽 思

期數
3920
刊登日期
2019.04.05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4 月 07 日 四旬期第五主日

為籌備去年的教區青年節,筆者四出尋找公教青年樂團重新演繹一些舊的福傳音樂。輾轉從馬鞍山堂區青年口中得悉他們有一隊樂隊,每星期「夾Band」,而且也有興趣一起翻唱舊歌。於是找樂隊成員「提子」了解一下,他說他們的組成有點與其他青年樂隊不同,樂隊成員不是一般青年。於是,我就帶著這份「不一般」的期待與這隊駐紮堂區的樂隊相遇。

這隊來自馬鞍山聖方濟堂的樂隊,相信堂區教友對他們並不陌生,因為樂隊每個星期六都會在堂區的禮堂練歌,而且也有在堂區的活動中獻唱。團長家駒本來是青年樂隊的導師,後來青年樂隊解散了,於是自己「落埋水」,還邀請了其他朋友「埋班」。原來,提子所說的「有點不同」是這個意思,樂隊成員是由不同年代的青年所組成的,樂隊中有男有女,有爸爸輩的成員,也有代父和代子一起夾BAND,全團共有十一人。當然,樂隊能有今天,必定要感謝時任堂區主任司鐸倪德文神父。家駒解釋因為有倪神父支持,所以在人數少的時候也捱下去。最後,青年成員也吸引了一批新的青年加入了。

當八十後說不理解九十後的想法,九十後又不認同千禧後的態度。在時常聽到今世代之爭的今天,筆者真的十分好奇樂隊成員是怎樣維繫大家的關係呢?他們是怎樣協商和決議的呢?難道這個團體真的沒有代溝?

廿三歲的成員提子說︰「說溝通沒有困難就是騙你的。其實與同齡的人相處也可以意見不合,能否溝通跟年齡無關。……不是說音樂是無分年齡的嗎?而且透過他們,我認識了好多以前的好歌,原來以前啲歌都好好聽。大家在音樂中有好多事情可以交流。」

家駒也回應道︰「也有試過意見不合,會有人走開了。這時候,其實也要讓大家冷靜一下,等一會氣消了,人便會回來。不過,如果青年跟大人真的溝通不好,一定是大人的責任。所謂『大人』,做人的經驗多咁多,一定會有方法和氣度去讓青年明白,而唔係要青年遷就自己。」

從馬鞍山聖方濟樂隊成員的身上,我們看到在教會中,與青年相處也有另一種模式。青年絕對有能力向「大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以平常心與「大人」相處,以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交流、互動和合作。

「音樂無分年齡。」如果對音樂的愛能讓不同年代的教友聚首,互相聆聽彼此的時代曲,明白彼此的處境、感受、困難和挑戰。難道信仰不也應該能讓我們跨越代溝的嗎?放下那些刻板印象,以信仰為起點去與不同年齡的人相處吧 !拋開那些長輩後輩的框框,但以大家同是天主所愛的子女,平等的關係來相處,與不同年齡的弟兄姊妹成為朋友,以朋友的尊重來相處吧。

就像教宗在今屆巴拿馬世青中鼓勵青年說︰「要與不同世代的人彼此聆聽,彼此學習;青年也要在自己的團體和城市主動去尋找年長者……你們不要等到明天,而是此時此刻就要感到負有一項使命,且要熱愛這使命。耶穌教導我們的愛是具體、親近和真實的愛。」

•本專欄由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青委之友」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