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斟字酌】天干地支名稱的演變

期數
3922
刊登日期
2019.04.19
作者
秦思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4 月 21 日 耶穌復活主日

中國的象形文字並沒像西歐文字那樣, 把「天干」和「地支」字符發展出一套拼音文字字母,而是把所有的象形字符全部收納過來,演變成為中國的漢字。稍後才把這些文字分為「象形」和「象聲」兩組,然後在創造文字時,分別在「象形」組字符中取出一個表示字意的字符,在「象聲」組字符中取出一個字音近似的字符,以形聲的方式來合成一個新字。

「天干」的「干」可理解為「幹」或「榦」; 「地支」的「支」可理解為「枝」。若用一棵大樹來比喻,「天干」和「地支」的關係有如樹榦和樹枝。因而「天干」是本,「地支」是末。

古代的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名稱跟現今名稱不同。

古代十天干: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

古代十二地支: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有感於上述二十二個名稱難以記憶, 後人便把干支的名稱簡化為一個字︰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