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文神父出殯彌撒湯漢樞機講道辭
教區楊靖文(道南)神父(圖)三月廿九日安息主懷,享壽一百歲。教區於四月十二日晚八時於聖神修院大聖堂為楊神父舉行守靈彌撒;翌日(四月十三日)早上十時舉行逾越聖祭,由宗座署理湯漢樞機主持,以下是當日湯樞機的講道辭——編者
感謝天主,楊靖文神父在我們的修院團體中生活了幾十年,這位百歲的神父,是修院九十年來最年長和最長壽的司鐸。很多時,在彌撒之後,他總會微笑說:「多謝天主,又一天了!」他這份感恩之情,令我銘感五衷。
我認識楊神父將近六十年。最近的四十年,楊神父與我同住修院,故認識得頗深。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位三A神父,(恕我當了教師近半個世紀,喜歡給學生評分!) 他的三A:Amazing life (美妙的生命); Agonizing crosses (苦難的十字架);Achieving a meaningful priestly ministry (成就鐸職生涯)。
(一)為甚麼說他的一生是Amazing life?讓我先給大家說個故事。根據二千四百年前的《列子傳》的天瑞篇記載,在我國春秋末期,孔子遊泰山,在魯國一個鄉村外面,遇見一位衣著簡樸的老人,名叫榮啟期。孔子見他一邊彈琴,一邊唱歌,便問他:「先生,你為甚麼會這樣快樂?」榮答:「有許多事情值得我快樂。首先,天生萬物中,人類最高貴,而我生為人類,這是第一件樂事。其次,生為人類,有的還沒有睜開眼就死了,有的在襁褓中就夭折了,而我竟能活到九十歲,這是第二件樂事。再者,家貧是讀書人的常事,死不過是人生終點,我安於常而走向人生終點,有甚麼值得憂心呢?」孔子聽後非常佩服他,便說:「真了不起,確是一個能寬慰自己的人!」這位榮先生與楊神父相比,還遠遠不及楊神父,因為楊神父不但生為人,且自小領洗,洗名若瑟,進入修院,成為神父,服務過很多人,尤其在奉獻彌撒、聽告解、講道理、給人付洗、施行傅油聖事方面,服務教會,光榮天主,直到一百歲。這些豈不是美妙的生命嗎?此外,楊神父不但會彈結他、唱歌,還會種花,過農曆新年時,培植很多水仙花送給堂區及朋友,也養鳥兒、小狗、小貓,與大自然結成一體,推動環保等。這些真是恩上加恩,妙上加妙。
(二)為甚麼說他的一生亦背負苦難十字架?因為他早年經歷二次大戰,也經歷過國共內戰,故成為難民,要從家鄉河南省駐馬店教區,逃來香港,來到一個不同語言、生活習俗各異的南方城市。晚年又經歷很多疾病,曾跌倒、遭受風濕水腫之痛、罹患肺病,且去世前遭遇肺部多痰及呼吸困難之苦等,以致想吃些有味道的飯菜也不能,因營養師擔心他吃了後有不良後果。
(三)為什麼說他對生命的困境仍能克服,且成就富有意義的司鐸職務?因為他有信仰,依賴天主,尤其學其主保大聖若瑟的芳表,聽從天主安排;而且他受過傳統優良的修院培育(當時的修院培育著重三S,即靈修Spiritualitas、神哲學Scientia、健康Sanitas),至逝世前仍保存及實踐;加上常與聖神修院的修生在一起,分沾他們的青春活力;在臥病時,得到修生和神父輪流去醫院探望及照顧。
總而言之,楊神父是一位恆常敬拜天主及勤行祈禱的長者,聖經中的聖詠第92首有這樣幾句說話:「正義的人像棕櫚樹般茂盛,又似黎巴嫩的香柏高聳。他們被栽在上主的殿中,在我們天主的庭院裡繁榮。雖已年老,仍然結果,枝葉繁盛,依舊綠茂;為宣揚上主是多麼正直:我的磐石,他毫沒有不義。」(詠九十二13-16) 這幾句聖詠的讚詞頗能反映楊神父純樸、慈祥、忠心及敬主愛人的一生。
記得我國春秋時代叔孫穆子曾說過:「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言,再其次有立功。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楊神父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立德。加上他又具有中國人的傳統美德:「百忍成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楊神父,我們大家會永遠懷念您,特別是您的慈祥性格和敬主愛人善行。
各位弟兄姊妹:生命,既有來臨,就必有辭別;既有成長,就必有衰退。但信仰教導我們,人生不但方生方死,而且方死方生。我們相信,通過死亡,每人都能與主耶穌邁向永生。因此,面對楊神父的離世,我仿效聖女大德蘭(Teresa of Avila),奉上這一首祈禱詞:
「親愛的生命與死亡的主啊!我們把您恩賜給我們的楊神父奉還給您。您既然曾說過:生命是永恆的,而且愛永不止息,請讓我們相信,我們並沒有失去他; 只因死亡像一道地平線,使人的視線暫時無法越過,無法看清楚而已。主,您離世前曾告訴我們,您將回到父那裡,為我們預備地方;請幫助我們每一位參禮者常為那塊樂土作好準備,俾我們他日能與您及所有先我們而去世的親友永遠在一起。」
最後,敬愛的楊神父,願主賜您在主懷中,永享安息!亞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