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傑志神父分享篆刻 默想基督苦難與復活

期數
3923
刊登日期
2019.04.26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4 月 28 日 復活期第二主日

 

(本報訊)聖母聖衣堂與教區視聽中心「藝術顯主榮」四月十五日假該堂區合辦講座,基督軍修會譚傑志神父分享篆刻經驗時指出,中文字亦能帶出信仰元素與標記,幫助信徒默想基督的苦難與復活。

講座主題為「金石神修: 苦中苦、人上人!」講者譚傑志神父不時把信仰元素融入字句,以篆書刻於石上作印章。他指在聖週之際, 一些中國古諺幫助信徒重新理解十字架的意義, 從而跟基督一起背起十字架成聖。

譚傑志神父說,三個如十字架模樣的「十」字,可拼成一個「在」字,「代表基督臨在於我們當中」;「義」則由「羊」和「我」所組成, 象徵犧牲自己。

他指現代人怕吃苦,然而痛苦是幫助人成聖的楷梯,因耶穌甘願背上十字架,「吃得苦中苦,為我們而死」,人亦不應害怕背上自己的十字架。

神父說,中國人多在字裡行間帶出福壽之意,視死亡為忌諱,「基督卻視死如歸」,甘為世人背起十字架,真正體現「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篆刻靈活構圖 展現藝術家修為

談到篆刻藝術的格式,譚傑志神父指文字一般由右至左讀起,或呈環型等;筆劃靈活表達, 因此可呈現上述「十字架」模樣,如一件作品內有文字重複,則要採用不同寫法。

他說,一般人以為白紋(凹)印較容易刻, 實則不然,因為有差錯便難以補救,相反朱紋(凸)印較易補救,有需要時可重新再刻;構圖要留白,不能太滿。

他指篆刻較常用「青田石」,因為質地較軟,但雕刻仍需要相當腕力,工序不能急,而俗諺「急就章」,便是指緊急的時造章傳令。

譚傑志神父活動前對本報說,藝術是與主相遇的靈修方式之一。譚傑志神父年少時已學習國畫和書法,入修會後暫停,近年重拾這興趣,研究生命倫理的他,有時把相關字句如「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融入書法當中;他指聖週提醒人凝視基督所吃的苦,從而步武基督成聖。

教區視聽中心項目主任謝婷婷席間對本報說,藝術顯主榮早前夥同德詩雅修女(Mar ie- Anastasia Carré)舉辦連串有關西方畫作的活動, 五月亦會與她到公教學校主持活動;本年則邀請更多修道人分享中國書畫,並帶出當中的靈修幅度。

參加活動的信徒高婉芝對本報說,昔日面對工作煩惱,寫和欣賞書法能幫助她減壓:「寫書法讓我心境變得平靜,進入默觀,思考上主要我走的路。」她指好些修道人都有跟教徒分享書畫心得。(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