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機械人無法解決 現代人的疏離

期數
3923
刊登日期
2019.04.26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4 月 28 日 復活期第二主日

日本在發展及使用機械人上位居全球領導地位。除工廠有機械人外,國內更有機械人酒店服務員、機械寵物、機械人侍應、機械人長者護理員,以及各種機械人替代品,以應付國內日益減少的人口。

日前,京都的高台寺便引入一個機械人講經員,向遊客講解佛教教義。

這個機械人名叫「Minder」,即看守者之意。它(或她?)高約一百九十五公分(六呎五吋),重約六十公斤(132磅),由鋁製成並擁有一把女性的聲音,但其外貌卻令人想起《星球大戰》電影中的 C3PO機械人。

它的手和臉都由矽樹脂造成。樣貎被塑造成如像日本傳統觀音代表的模樣。它能呈現各種面部表情,並邊講話邊會以手勢配合。

在最近介紹這機械人的記者會上, 「Minder」給了一場演講介紹佛教的教義,而在她背後的牆上投影出中文及英文的翻譯。

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當我想轉發一篇有關「Minder」的文章時,我不得不點擊報章網站上的一個方框,宣稱「我不是機器人」。

天主教徒已有告解手機應用程序。我們是否很快會有機械人總主教?考慮到教會最近經歷由於血肉之驅而引起的事情時,這可能是一個理想的改進。

實際上,幾個世紀以來,基督徒一直使用類似「Minder」的各種手法去傳揚福音,我們可以期待機器人產生同樣一點點兒的結果。這些手法不是電子的,但卻體現了高台寺主持的觀點,正如他說,「如果佛像的圖像說話,佛教的教義可能會更容易被理解。」

福音派基督教徒,甚至致力福傳的天主教徒,都會派發聖經。天主教徒在教授教理問答時也經常會這樣做,認為一本無生命的書是感動人心靈最可靠的方法。

在某些情況下,確實如此,正如在一些情況下,無生命但會活動的機器人,也可能做到。許多其他人會考慮以道理文章、講道和演講來促使聽眾的皈依。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嘗試都會徹底失敗。

文字,無論是自動的、印刷的或口講的,除了由具有非凡才能的人提供以外,很少會產生重大的影響。而我忍受夠了那些沒生氣的講道,並知道這種才能確實是非凡的。

因此,如果非機械人的傳教者、主教及教宗,對他們的聽眾都沒有持久的影響力,那麼由電線、主控板和電機組成的新發明裝置,就不可能做得更好。人工智能還未曾做到,也可能永遠不會,在某種程度上,塑造佛教的慈悲或基督信仰的愛。

最近,梵蒂岡宗座生命科學院舉辦題為「機器人倫理:人類,機器和健康」的研討會。

會議上,阿根廷國家倫理及政治學院院長馬里塔.卡瓦略(Marita Caballo)表示:「眼神交流、一個擁抱,都不能被機械人取代。」

換言之,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是傳達提升生命、改變生命這信息所必需的,機械人無能力複製到。

有一首日本的詩寫道:「那些說話的人是高尚的,那些沒刻意以身言示範的人更為高尚;給予指導的人是高尚的,那些沒刻意以身作則的人是更高尚。」

其實,行動勝於雄辭。人們不是想從教會尋找更多的話語。我們的圖書館和文獻都滿是這些言辭。人希望在行動中看到信仰的果效。如果他們沒有先體驗到那份愛,他們就會發現天主愛的言論是難以令人相信的。

由於基督徒信仰是建基於關係上;人在生活中與主相遇,是透過關係,而不是數據。

不幸的是,教會的公眾面貌、聖統制和神職人員,現時都是一個很差的樣板;而當教會正在整理自家房子,並使目前的處境變為一個歷史陳跡,而並非現在及逼近的事件時,這種樣板還會可能持續一代人或更長的時間。因此,教會「私下」的臉貌必須是以額外的承諾和活力來肩負起傳教使命。

換言之,一直是教會核心的教友,必須更加積極主動地傳福音。這需要兩件事:首先是教友必須擺脫神職人員掌管一切這種被動心態的束縛。他們不需要也不必要等待神職人員的許可或指導。聖神自然會帶領。

其次,也許是更困難的任務,是醫治受神職主義感染的神職人員。這神職主義已在基督的奧體中變得腐化。或許,唯一可治癒教會的方法, 就是司鐸人數的減少。

然後,我們必須希望,他們不會被機械人取代。

  • 作者為瑪利諾會甘偉霖(William Grimm)神父。甘神父為天亞社主筆,長駐日本服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