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談〈我們該作甚麼?〉一文 帶出的青年關社支援

期數
3925
刊登日期
2019.05.10
作者
一教友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5 月 12 日 復活期第四主日

本人曾在「讀者心聲」回應上述文章對威權管治下青年推展社會改革的討論,題為「〈我們該作甚麼〉一文意願良好但眼高手低」,刊於三月廿四日,指出必須正視及分析窒礙耹聽青年的因素(包括社會位置等的差異)、耹聽青年與學習社會訓導的關係、及支援青年社會改革的實務問題,方能更具體深入地回答「我們該作甚麼?」因篇幅所限,本人現另文續談這個重要的議題。

今年一月十九日網報《立場新聞》轉載一篇由四位青年教友發起的聯署──「重新思考香港天主教會的未來 一群香港天主教友致教區當局公開信」,由已故楊鳴章主教離世後的主教任命安排所引發,對中國人權及宗教自由的打壓及香港回歸後的政治空間收窄及民生方面的倒退,而反省到香港教會的自我身份及使命。是次聯署有約四百名教友參與,當中有多少青年教友雖不得而知,但聯署所期望的一個去殖化、不附屬政權、非國族主義、既屬靈又入世、與邊緣社群休戚與共的香港教會,就正勾劃出回應威權管治所需的教會觀之輪廓! 

即使如果現時不多青年教友明白或參與上述的聯署,但作為關心青年參與社會改革的培育機構, 又是否聆聽到辨別到這「時代的徵兆」而去深思如何發展一套相關的信仰培育?我強調一點,因為這項教會觀涉及少有討論的課題,亦不是一兩句福音或社會訓導便能交代得到,例如福音及社會訓導如何看非殖民化及國族主義、相關的培育模式及教會生活等等,更需以聖經及神學作基礎去探索相關的救恩觀,再輔以社會訓導才能與更多的教友接軌。

開展這項信仰培育並不容易,卻可是裝備年輕教友乃至一般教友,回應威權管治一個恰切的培育內容,因而必須既高瞻遠矚,又迎難而上, 既在地又具創意,否則,原地踏步,無法突破固有的教會觀及救恩觀,也只能停留在不聆聽青年的投訴。

威權管治日趨嚴峻,青年推展社會改革亦趨艱難,因此,支援青年教友回應威權管治的相關信仰培育,任重而道遠!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