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區小學宗教教育委員成立 促進宗教科課程發展 深化靈修

刊登日期
2019.05.17

 

 (本報訊)教區小學宗教教育委員會四月廿九日正式成立,以促進教區小學整體課程的天主教特色,深化教師的靈修生活與信仰體驗,並促進宗教科教師的本科專業能力發展。

成立典禮於荔枝角天主教小學舉行,當日下午的聚會選出首屆幹事會; 主辦單位又邀請了夏志誠輔理主教主持「成長與承擔——默想雅各伯」靈修時段,來自全港共五十五間教區小學、逾一百位宗教科教師和校長出席。

當天為教區小學宗教教育委員會第三次全體籌備會議;全港教區小學分為五組,各選出三位代表,加上一位由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委任的當然成員,組成首屆十六人幹事會。首屆幹事其後亦向在場的與會者自我簡介。

在最後的幹事互選職務後,青山天主教小學袁毅富當選主席;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陳為寶和天主教明德學校樊頌賢兩人當選副主席。

主席袁毅富老師認為透過宗教科, 讓小朋友掌握天主教價值觀,並在生活中實踐信仰並不容易,「因為社會上充滿不少價值觀的衝擊。」他指出,成立委員會的其一目的,是強化公教教師的信仰和靈修;當教師在信仰和專業教學經驗上有所成長,亦有助校內推廣天主教價值。

全港教區小學 分區推舉幹事參與

委員會當然成員李耀邦老師認為, 成立宗教教育委員會,能加強宗教科教師在校內的角色,並帶動校內其他同工一起營造宗教氛圍;委員會亦讓學校有更明確的方向,帶出宗教教育的重要。

他說,如何讓信仰跳出課堂,融入學校生活之中有一定難度;委員會可望作為同行者,支持宗教教師在校內的職務。

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教師曾伊玲當選分區召集人,她對本報說,在此委員會成立前,區內的學校亦有成立小組, 互相聯絡、交換教學資料、備課等, 「分享及參考其他學校的經驗」。她希望藉此委員會,進一步把各區的教學經驗集腋成裘,「如把教科書困難的部分,一起商討和歸納」。

委員會充當同行者 促進學校宗教氛圍

福德學校校長許加路對本報說,教區共有五十五所學校,學校通常只與同區學校舉辦聯校活動,例如畢業彌撒和避靜。他認為成立宗教教育委員會,有助擴濶聯校活動的範圍。

委員會顧問校長之一、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校長馮立榮補充說,成立此委員會前,宗教教師亦曾一起進行分區集體備課,這些活動是「委員會的雛形」。他期望委員會能更有效率地推動宗教科發展。他亦點出委員會由教師擔當主導的特質,是教師能直接接觸學生,得知學生及其他非公教教師的需要,這些經驗都有可作為活動的參考。

在當日靈修時段中,夏主教引用創世紀中雅各伯的故事,說出各人生命充滿波折,而「走出生命中的欠缺,正是成長與承擔」。他亦勉勵與會者參考雅各伯的轉變與承擔,反思個人的欠缺與限制,並反省自身的成長與承擔。

靈修時段後,夏主教派遣新幹事會及祝福在場教育工作者,由委員會當然成員教師李耀邦代表接受章程;各幹事亦到台前逐一接受夏主教的派遣與降福,並從主教手中接過聖相。(吳)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