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苦聖母玫瑰經 ——七苦聖母會
起源
敬禮痛苦聖母始於紀念聖母在十字架下的哀慟,當時垂死的主耶穌將祂的母親託付給我們時,向聖若望說:「看,你的母親!」(若望福音十九27)
自中世紀,在十三世紀意大利佛羅倫斯創立的聖母忠僕會(The Order of the Servants of Mary - OSM),開始以七苦聖母玫瑰經來祈禱和默想聖母的七苦及耶穌的苦難,藉此推廣七苦聖母敬禮。
十四世紀,瑞典的大聖女聖碧瑾(St. Bridget)致力鼓勵每天誦念七遍聖母經,並透過默想聖母媽媽的眼淚和悲傷,來光榮聖母。她透露聖母會給七個特恩予這樣祈禱的人。
一九一七年十月十三日在葡萄牙,花地瑪聖母(Our Lady of Fatima)於最後一次顯現,即七萬人目睹太陽奇跡的那一次,聖母也曾以七苦聖母形象顯現。
廿世紀80年代在盧旺達,基貝霍聖母(Our Lady of Kibeho)顯現並賦予年輕的瑪利亞開蕾(Marie Claire Mukangango)一個使命,要她向世界重新推廣七苦聖母玫瑰經,特別為罪人的悔改和皈依祈禱。這顯現已得到當地主教的批准。
如何誦念七苦聖母玫瑰經
七苦念珠與玫瑰念珠相似,但卻是由七組七粒小珠串成,每組以象徵聖經所記載聖母七項痛苦的聖牌,依次序隔開。七苦聖母玫瑰經祈禱的方式雖間中有變化,但基本的如下:每次默想完聖母七苦其中一苦後,誦念一遍天主經,七遍聖母經。
聖母(以母親的角度)所受的七苦:
第一苦:西默盎向瑪利亞預言:一把利劍刺透心(路加福音二25-28; 33-35)
第二苦:聖家埃及逃難(瑪竇福音二13-15)
第三苦:聖母遺失十二齡耶穌(路加福音二43-50)
第四苦:聖母遇見苦路上的耶穌(路加福音二十三26-31)
第五苦:聖母哀立十架下(若望福音十九25-27)
第六苦:聖母懷抱耶穌聖屍(若望福音十九38-40)
第七苦:聖母目送耶穌被埋葬(瑪竇福音二十七55-61)
以開放和懺悔的心來念七苦聖母玫瑰經時,我們的罪可獲得天主寬恕,靈魂得免內疚和悔恨。七苦聖母玫瑰經會漸漸令我們內心深刻理解為甚麼犯罪,更給我們智慧和力量,去改變或消除任何內在弱點或人格的缺失。
聖母以母親的身份甘願與她的聖子一起受苦,祂是為了拯救世界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敬禮在九月聖母痛苦月(每年九月十五日紀念痛苦聖母)以及四旬期內尤為銘記。
聖母的呼召——七苦聖母會之成立
二○一八年四月十五日一位加爾默羅聖衣會在俗會士發永願時,回應了聖母媽媽的呼召。他從修院院長手中,取得人生第一條修女親手串的七苦聖母念珠後,決志為聖母製作一千條念珠及重新推廣七苦聖母玫瑰經,以敬禮七苦聖母。
多謝聖母媽媽的帶領,得到一群熱心教友支持和幫助,在祈禱中親手串製七苦念珠(勞作靈修), 努力翻譯及印製祈禱書、祈禱卡,又與不同團體合辦活動,例如:由本年五月起每月指定的開放日,派義工到剛復修的西貢北潭涌聖母七苦小堂,協助古道行,以推廣七苦聖母玫瑰經敬禮。
此外更得到澳門教區李斌生主教支持,獲得批准在澳門推廣七苦聖母玫瑰經;也得到禮儀專家陳博士的寶貴意見,更感謝江神父答應成為七苦聖母會的神師,七苦聖母會於本年四月十五日正式成立。
請回應聖母媽媽的召叫,每天除了誦念玫瑰經外,加念七苦聖母玫瑰經,常默想聖母的痛苦和她聖子耶穌為我們所受的苦難,為個人及世人的皈依祈禱。在苦難中,尋求天主的救贖、恩典、愛和光榮!請踴躍支持及參與七苦聖母會,領受聖母媽媽為你準備的禮物!
七苦聖母會五月廿五日將於澳門舉辦靈修日活動;五月廿六日下午一時半至五時在西貢北潭涌聖母七苦小堂。
七苦聖母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