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社區伙伴計劃與學校共倡珍惜生命

期數
3928
刊登日期
2019.05.31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6 月 02 日 耶穌升天節

(本報特稿)明愛家庭服務推出新一期「家.友.導航」社區伙伴計劃,信學校及社區宣揚正向生活及珍惜生命的訊息。明愛指三成受訪中小學生有潛在情緒問題和潛在自殺可能,該計劃則有助及早識別有情緒需要的青少年,以提供適切服務。

明愛早前舉行記者會,公布它委託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社會及行為科學系正向教育研究室為計劃所進行的成效研究,發現家庭狀況和環境的轉變,讓學生容易產生情緒問題,並有機會出現潛在自殺風險。

記者會上,負責上述研究的郭黎玉晶博士指出,數據反映,家庭狀況及環境的轉變,例如單親、升讀中學、適應新的社交圈子等,都容易讓學童產生情緒困擾;而無助感、歸屬受挫、自我累贅感愈高的學生,自殺風險亦較高,需要適切的支援。

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郭黎玉晶說,該計劃的「三層介入支援模式」在提升學生的主觀快樂感、復原力和自我效能感的成效顯著,可有助減低學童自殺風險。 

談到「家.友.導航」社區伙伴計劃的運作,計劃主任徐詠嫻於會上稱,第一層是普及的預防策略,即為學生及家長提供正向生活教育,並為教師,學生及社區人士提供培訓,以識別及協助有情緒困擾的青年;第二層是重點關注策略及早介入,即支援小五至中二的學生及其家人;第三層則是針對性介入策略,以識別及支援有情緒困擾的小五至中二學生及其家人。

明愛家庭服務的服務發展主任李普光建議,社會應為青少年建構長期保護網,鼓勵更多中、小學及社會服務機構以「三層介入支援模式」推行提升青少年情緒健康的活動及計劃,促進全體師生、家長及社區人士了解如何協助子女及青少年面對情緒困擾,為青少年構建長期保護網。

談到該計劃對師生和教師的幫助,明愛的伙伴學校之一、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價值教育課程負責老師陳啟聰說,他以講座、課堂及小組等形式,幫助學生學習整理自己的想法,以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此同時,這亦幫助教師支援學生的情緒需要,有助於及早識別和介入問題。

青少年透過早期辨識 獲社工協助紓緩情緒

有家長坦言通過問卷始得悉子女有情緒困擾,幸獲團體協助,一起紓緩情緒問題。服務使用者Joie說,計劃的甄別問卷讓她得知女兒在情緒上需要多加關注;她女兒在社工定期的面談和成長小組中學會提升正向情緒,慢慢變得更開朗。 

該計劃是由明愛家庭服務策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目前正展開新一期三年的社區伙伴計劃。計劃自二○一六年起獲九十多間中學、小學、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其他社區團體支持,協助進行連串社區教育及治療小組活動,逾三萬人次受惠。(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