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活】攝影與靈修
浮光掠影,輕泛水月鏡花, 匆匆剎那, 遺留了多少歲月痕跡。生命的意義,為你可有多少觸動呢? 如果色彩的斑駁可以窺探祢的啟示, 鏡片中朦朧的疊影可就是祢的旨意嗎? 願一切光榮讚頌都歸於祢, 至於無窮世。
祢奠定穹蒼, 我還是混沌一片。難道祢以我的名字,真的召選了我嗎?祢賜給我的塔冷通,讓我可以透過二維平面空間, 去表達祢慈愛的立體對觀; 還是在璀璨的世俗中, 叫我謙遜地自我反省。如果飄渺馨香反映入我的五稜鏡內, 就有如禱聲直達祢的座前, 我釋放快門的瞬間, 驀然想起祢是喜歡仁愛勝過祭獻。寬恕可能就是世上最動人的照片。追求真、善、美並不是攝影師的專利,基督徒更應如此。攝影講求的人機合一和攝影眼,透過冷靜觀察然後果斷行動,不就是我們默觀祈禱,深入反思,然後以信、望、愛三德勇敢活出信仰嗎?
攝影是科學與藝術的揉合結晶, 但也可以各自精彩的獨立演繹。正如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人間,主基督既是真人也是真天主。反觀作者受聖神默感而寫成的聖經,舊約光照並解釋新約,而新約彰顯並完成舊約。可以類比為傳統菲林的拍攝,與現今大行其道的數碼攝影的微妙關係, 緊扣互補而邁向卓越。攝影作為紀錄,情感的抒發,溝通的橋樑;也是一氣呵成的藝術創作。然而歸根究柢的創作根源,卻是來自天地萬物的創造者。
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了祢!因為祢恩賜我在祢的殿宇內以拍攝作奉獻,影像作福傳,更以攝影作靈修;然而能夠配合禮儀,發揮圖像的效果, 需要對光圈、快門、感光度這三位一體的核心概念有充份的了解,並且絕對熟練掌握,才不會喧賓奪主,打擾禮儀的進行。祢是宇宙萬物的自有者,也就是在我們生命這幅照片背後,一直與我們同行,默默的用愛去祝福著我們。照片背後的意義原來是祢那一份不離不捨的愛,渴望著我們也以愛去回應。透過克己補贖,不斷祈禱,多作善工,像多重曝光一樣增加動態範圍的幅度。藉著參與共融、修和聖事,可以像即影即有的顯影藥膜被撕去後,天人之間的關係可以更趨清晰成熟,得享完美的影像。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文憑/普及課程」學生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