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天主教研究中心書籍 探討香港基督徒合一運動

期數
3931
刊登日期
2019.06.21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6 月 23 日 基督聖體聖血節

(本報特稿)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出版書藉《香港基督徒合一運動研究集錄》(二○一八年十一日),分享該中心的相關研究計劃成果,從而帶出本地合一運動的發展與歷史脈絡。

此書除了疏理普世教會以至本地的合一運動歷史背景外,也整合了香港的傳教士及華人教會領袖人物研究,同時帶出合一運動在個別時代及社區的發展與挑戰、合一神學在香港處境的實踐, 並輔以問卷調查和口述歷史,是了解本地以至普世基督徒合一運動的工具書。

至於書本緣起,它來自天主教研究中心在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和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支持下、於二○一五年開展的「香港基督徒合一運動」研究計劃,當中分析香港天主教與基督新教之間的合作與關係,以及在過去百多年間,香港基督徒對合一運動的看法與參與,以分析其特點和得失。而書中便收錄五篇由不同宗派學者,就相關研究所撰寫的文章。

探討合一運動得失 概述宗派間合作成果

這部研究集錄首三篇文章主要簡介普世合一運動和合一運動在香港的發展歷史,並由宏觀的角度分析其特點及得失。

第一篇文章「近代天主教會對『合一』的看法與實踐」作者傅俊濠指出, 天主教作為合一運動的「後來者」仍有不少挑戰需要克服,而若在過程中更著重於宗派間的基本因素, 有形合一便更容易達成。

疏理分裂到共融歷史

文章同時綜論教會發展歷史,指基督宗教在歷史上經歷多次分裂,包括東西方分裂以至馬丁路德所牽起的改革運動。到了一九一○年,一百五十多個基督新教的團體代表,在愛丁堡參與世界宣教會議,同意促進基督宗教的合一,這象徵了基督徒合一運動的開始。可是,這時的天主教會仍未支持由新教發起的合一運動。

直至二十世紀中期,天主教和其他宗派的牧職人員多了交流的機會,天主教才重新審視合一運動,並在梵二會議後積極推動基督徒合一,主動與正教及新教展開長期對話。

文章亦疏理天主教會參與合一運動的基礎,即梵二《大公主義》法令等教會文件的精神;同時羅列天主教會於現代與不同宗派的合一交談成果和聯合聲明文件。

而第二篇文章「香港基督徒合一運動之研究── 以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歷史為過程」指出合一運動在不同時期,對香港社會和基督徒的影響。

作者湯詠詩博士在文中為近代基督新教的合一運動提供基本概略,她進而指出,香港承接普世教會的合一潮流, 而「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的成立,是合一運動在香港最明顯的表徵。文章亦肯定協進會推動宗派間的聯繫與合作,以及基督教公民運動和社關參與等。

第三篇文章「二十世紀香港天主教會對香港基督徒合一運動的參與」講述香港天主教會在梵二前後對合一的看法,並分析它在二十世紀時,參與合一運動的定位和得失:成功之處包括開展了長期合作模式,而合一交流也不局限於領袖層面,也有至平信徒之間交流, 層面亦涉及牧民方面等多元合作,亦能中央伸延至地區層面,也有平信徒團體去推動;而局限則是未能深入堂區,普遍信徒對合一了解不太深。

合一運動深入地區層面

第四篇文章「何明華會督與香港合一運動」整合了合一運動領袖的經歷; 第五篇文章「香港基督徒合一運動的地區實踐── 以荃灣為例」則以荃灣合一運動的經驗作例子,分析合一運動在社區的困境與機遇,從而反思運動在香港的前景,從另一角度探討合一運動在香港的發展。

此外,研究員訪問十五位來自不同基督宗派的教會領袖,並於新書整理訪談紀錄,讓讀者了解他們對合一運動的觀察及感受,受訪者包括早年服務教區基督徒合一委員會的湯漢樞機,以及在荃葵青區與不同宗派合作的宗座外方傳教會萬籟寂神父,以及聖公會鄺廣傑榮休大主教等。

展望未來,研究人員認為合一意識和培育正是關鍵所在,指出須讓平信徒認識合一理念,才能讓合一運動在香港落地生根。(吳)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