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爬山 各自努力 記基督宗教回應逃犯條例修訂

期數
3932
刊登日期
2019.06.28
作者
蒲錦昌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6 月 30 日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一)前言

我並非鍵盤戰士,也沒有活躍於網上活動,但是,最近仍學懂了一些網上潮語,其中一句近日最流行的,就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這句潮語既形容了社會運動中各有各做的一面,不過, 它最值得注意的是「兄弟」二字,因為這代表了互相接納和尊重,大家還可以稱兄道弟而非「割蓆」。此外,這句潮語所講的爬山活動並非如搶包山比賽,只有一個冠軍,而是「愚公移山」,一起去改變那不能改變的。

基督宗教在《逃犯條例》修訂過程中的參與,我們大概也可以用這句潮語來形容教會的情況。

基督宗教素來各自發展,也有各自的組織和體制,沒有大台,但是,又有一些聯合組織和機構,提供大家合作的平台與機會。因此,大家是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如果要了解教會作為一個整體如何影響了整個《逃犯條例》修訂的過程,就不得不把基督宗教分別和合在一起這兩個角度來看。

(二)天主教會的參與

天主教會素來都有關社的傳統,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學, 就是由許多天主教神學家和教會領袖提倡而成為一股運動的。近年封聖的羅梅洛總主教,就是對抗極權統治的象徵。在很多地方的天主教教區都設有正義和平委員會(簡稱正委),關注和參與該地區的社會事務。香港的正委,在香港社運是十分活躍的。而天主教會參與社會事務的神學依據, 可以在正委出版的《正義道中尋 —— 天主教社會訓導文獻簡易本》中找到。

在《逃犯條例》的修訂中,正委5月24日已經發起網上聯署,要求政府撤回修例。天主教香港教區在6月11日又發出呼籲,希望特區政府不要倉卒進行修訂工作,並呼籲政府及市民大眾保持克制,循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6月12日警民暴力衝突發生以後,教區再次作出相同呼籲,勸諭政府及市民保持克制。湯漢樞機的呼籲丶陳日君樞機的表態丶夏志誠主教在教會彌撒的講道 及多次探望示威者,均表達了天主教會的關心和參與。

6月9日反修例大遊行前,正委更與多個基督徒團體在維多利亞公園(維園)對面的中央圖書館舉辦「行在光明,拒絕黑暗 —— 守護我城」祈禱會,陳日君樞機也有出席並主持派遣及祝福。

6月19日,湯漢樞機與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席蘇成溢牧師聯合呼籲政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徹查612警民衝突的真相,明確聲明撤回《逃犯條例》修訂的法案,則表示出不同傳統的教會合作的一面。天主教會和基督新教部分教會的合作,其實已有數十年歷史,而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就是以不同傳統的教會最終達成合一為創會目標。

(三)主流教會的參與

在敍述主流教會於《逃犯條例》修訂的參與前,讓我們先看看基督新教(又稱基督教)的實際情況。

基督新教在世界上不少地方都可以劃分為三大類別,就是主流教會丶福音派和靈恩派教會,這個次序基本上是按歷史上出現的先後序。但是,名稱只是約定俗成,主流教會並不等如人數最多,福音派教會的名稱不等如其他教會沒有福音,靈恩派教會的存在不等如其他教會沒有靈恩。而且,這三個傳統的教會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譬如,中華基督教會內就有上述三個教會傳統中成長至受按立為牧師者,他們都可以同時在中華基督教會裡服務。

在《逃犯條例》修訂的過程中,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神學牧職部職員會,就曾向會友發出禱告呼籲,清晰地表明:「求主使執政者顧及民情,撤回法案,避免引起更激烈的反抗及產生傷亡。」神學牧職部社關小組在6月9日借用銅鑼灣的公理堂舉行「守護真理,拒絕謊言」祈禱會,為《逃犯條例》所引發的社會動盪祈禱。當日下午,維園便進行反修例的大遊行。6月16日下午,神學牧職部職員會又再借用銅鑼灣的公理堂舉行回應香港時局祈禱會,一起為香港社會的狀況祈禱。當日下午,維園便同時進行616反修例大遊行。

中華基督教會關懷和參與社會的神學及信仰依據,則承繼自改革宗的傳統,包括約翰.加爾文等神學家和教會領袖的言行。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為成員之一的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World Communion of Reformed Churches)曾發表阿克拉認信(Accra Confession),足以代表這個傳統的神學立場。

此外,同為主流教會一員的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簡稱循道衛理會)早在2019年5月16日便以牧師部及社會服務部社會事務關注小組的名義,就《逃犯條例》的修訂發表聲明,公開要求特區政府暫時擱置修訂的工作。該會又於6月9日及16日在灣仔的香港堂舉行祈禱會,讓任何有需要的人均可以為香港所面對的危機代禱,又可自由的在教會內得以歇息。外界有誤解該會支持激烈抗爭,他們也於6月14 日公開聲明這些報導並非事實。換而言之,該會並沒有直接參與示威活動或支持激烈的抗爭行為。

循道衛理會一直以來都關心及參與社會,屬下有不少社會服務機構,服務社區,其神學及信仰立場可溯源至其創立者約翰.衞斯理。他對貧窮人士有特別的負擔及關懷,一生服侍他們,向他們傳揚基督的福音。

協進會另一成員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簡稱信義會)也在6月11日召開臨時同工會會議,得出席的七丶八十同工一致同意後,在其網頁刊登《監督牧函》,呼籲特區政府在修例時必須以保障人權為原則,並要求暫緩修訂《逃犯條例》。

信義會參與社會的神學及信仰原則,當然可以參考馬丁路德丶墨蘭頓等教會改革領袖的著作,也可以透過閱讀世界信義宗聯會神學及公共見證部編著的《教會在公共空間的參與》等書籍了解。

除了各自的關注外,基督新教的主流教會又以香港基督教協進會這個平台,一起表達對《逃犯條例》修訂的意見。協進會在5月14日以社會公義與民生關注委員會的名義,公開要求特區政府,在社會未有充分討論和共識之前,暫緩修訂的工作。6月12日,協進會又召開緊急會議,邀請成員及非成員教會參加,並對外作出緊急呼籲,再次要求特區政府暫緩修例,化解當下劍拔弩張的局面。

(四)福音派教會的變化

香港的福音派教會,主要有俗稱的「三宗」,包括宣道會丶浸信會丶播道會,也有一些獨立教會等。

有關《逃犯條例》的修訂,香港浸信會聯會(簡稱浸聯會)在6月4日於其理事會中通過了《香港浸信會聯會就修訂逃犯條例之聲明》,為該會極少有的對政治事件的表態。聲明的序言便表明:「作為香港的主要宗教團體之一,本聯會不能閉口不言。」並以聖經中以西結先知的榜樣為借鑑。聲明內文要求政府撤回修例,進行全面諮詢。

大概由於浸聯會內部成員對會方的聲明有不同意見, 浸聯會又以文字解釋「為何香港浸信會聯會應該發出此聲明?」從體制及神學上解釋其做法及立場的依據,反映出香港的浸信會教會對參與社會和公共事務的變化。

另一個福音派的宗派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簡稱宣道會)也在6月8日罕有的向所屬堂會發出《香港宣道會就香港特區政府修訂逃犯條例給予信徒的呼籲》:「願政府給予市民大眾足夠的諮詢機會及時間,在未得到社會共識前,暫緩有關修訂。」反映出區聯會向所屬堂會在《逃犯條例》修訂的參與開綠燈。

此外,宣道會辦的建道神學院,其院長及曾任九龍城浸信會主任的蔡少琪牧師在6月18日對外發表了一篇題為「牧者應否關心時局,針對時局發言?」的文章,把政治分為「要取得利益和權力的政治」及「眾人所關心的和影響眾人的大事」這兩個層面,而同意牧者應參與後者。作者更在後記中清楚表明他並非在為自己辯解,而是為了其他牧者而寫這篇文章。這個「後記」其實是表示作者在進行神學反思丶討論和教育,為教會參與社會事務尋找神學及信仰的依據。

當然,香港福音派教會參與社會事務若要尋找神學的依據,大可以援引《洛桑信約》和《開普敦宣言》等的世界性福音派運動文獻。

(五)沒有組織的組織

在網絡時代裡,有許多新型態的關係和組織,他們會隨聚隨散,不像教會現有的組織模式和結構。

在反對《逃犯條例》的群體中,也有不少基督教非傳統教會組織出現。他們可以由個別的牧者丶學者甚至信徒自行發起,在網絡上聚合相同看法的人,一起聯署,反對修例。例如,以五旬節聖潔會信徒丶播道人丶五旬節會信徒丶禮賢會信徒丶聖公會人丶銘恩堂信徒丶信義會教牧及信徒、崇真會信徒丶潮人生命堂教牧信徒丶九龍城浸信會信徒丶基督教中國佈道會信徒丶九龍靈糧堂信徒丶平安福音堂教牧信徒等為名的聯署,多不勝數,完全越過了教會組織的決策程序, 也打破了一些教會從不議政的習慣和傳統。

此外,亦有志同道合的牧者,走到反修例的示威者中間,聆聽他們的聲音,照顧他們情緖和心靈上的需要,甚至站到警方與示威者中間,阻止暴力衝突的發生。一些牧者更組織早丶晚的祈禱會,由6月10至12日,在立法會大樓外一直和示威者同在,以陪伴(with-ness)來表達基督徒的見證(witness)。11日晚至12日下午唱通宵的《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更成為了平靜示威者心靈的歌曲,象徵了反修例運動的和平非暴力性質。這些牧者,也成為了警民衝突中的見證人,在6月13日下午召開的記者會中向公眾說出他們所見到的事情(witness)。教牧關懷團和香港基督教教牧聯署籌委會,可算是最積極參與反修例的基督教網絡組織之一。這些組織往往超越了宗派的藩籬,參加者甚麼教會背景都有,隨時聚合,隨時分散,機動性強,而且沒有傳統教會組織的框框。在廿一世紀的網絡時代裡,這些自發性組織的影響力正日漸增加。他們不單只沒有大台,甚至沒有領袖,因為人人都是領袖,都比傳統組織的個人更為主動,更可以影響他人。

當然,正如立法會內有反對修例的議員,也有贊成的議員,基督宗教中也有反對或贊成修例的牧者和信徒。有公開表示反對或贊成的宗派,也有沒公開表示的。為甚麼有些宗派會公開表示其立場呢?大家可能從上述的敍述和分析中找到一點點答案。至於為甚麼有些宗派會沉默無聲呢?那可能要由學者尋找答案了。

(六)結語

香港由回歸前的英治到回歸後一國兩制的實踐,香港人一邊做一邊學「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少教會也重新思考自己的信仰丶神學及社會參與。現在,政治已成為香港人生活愈來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基督信仰涉及信仰者生命的全部的話,那麼,教會就不得不為信徒提供參與社會的神學理據丶價值取向及實踐指引了。(公教報副刊20190622) 

編按:作者為基督教牧師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