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重奪議會

期數
3933
刊登日期
2019.07.05
作者
陳麗娜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7 月 07 日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筆者在執筆時, 港府除了早前宣布暫緩《逃犯條例》的修訂外,還未正面回應市民其他訴求:正式撤回修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取消「暴動」的定性及不檢控被捕人士。政府一日未回應,民間會繼續爭取這些訴求的落實。而下一個戰場為今年十一月的區議會及明年的立法會選舉。

區議會曾幾何時是香港民主發展的火車頭,而現在則淪為建制派議員掠取資源的地方,區議會撥款類別大概可分為兩類,分別是:「地區小型工程」及「社區參與計劃」。港府二○○八年起每年增撥三億元專項專款予十八區區議會,以推行地區小型工程,包括興建休憩處、涼亭、設置花槽、豎立地標等,但不少工程備受批評,包括荃灣區工程費用達七十七萬元的「四不像」巨型鵝形雕塑;造價達二千四百八十萬元的南丫島單車泊車場等;東區的巨墩避雨亭,政府每年又撥款逾三億元作「社區參與計劃」,用來舉辦一個又一個「嘉年華」和「慶回歸活動」這些換湯不換藥的活動。而舉辦這些活動的所謂民間團體,其董事顧問剛好又是負責審批相關撥款的議員。這些都令市民對區議會的觀感不佳,認為區議會只是蛇齋餅稷的集散地。

政府事實上也往往利用區議會由建制主導的優勢,來增加政府的施政本錢。例如在政改爭議中,甚至其他具爭議性的全港性事務上,政府都以爭取區議會的支持來抗衡立法會及民意的壓力。當選區議員不單有助政黨或參政團體增加資源,鞏固支持者勢力,在政治板塊上,區議員地位也愈來愈重要,不但可以循此界別參選立法會,亦成為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可選舉行政長官。

區議會如是, 立法會又如何? 本來在雨傘運動和旺角衝突過後舉行的二○一六年立法會選舉,投票人數二百二十多萬人,投票率58.28%, 創下歷史新高。當年民主派陣營取得三十席,保留了議員議案及政改方案的否決權。

可是港府以宣誓不恰當為由, 以人大釋法前後禠奪了六位民選議員的資格,其後更以行政手段剝奪民主派人士的參選權,使建制派控制了議會,亦使特區政府肆無忌憚地將一些如一地兩檢、明日大嶼……等爭議性的議案上立法會,企圖以數夠票,不理民間反對便強行通過。

二○一八年以來,發動佔中的學者戴耀廷、陳健民、立法會議員邵家臻等人相繼入獄,梁天琦在旺角衝突中被以暴動罪、襲警罪判刑六年,同案被起訴的黃台仰棄保至德國獲得政治庇護。這些都令香港人感到氣餒和失望,認為投票也沒有用,但今次經歷反《逃犯條例》一仗,讓港人特別是年青人看到希望,體會到團結和不言敗。

香港爭取民主已三十多年, 亦多次更換特首,人選由商人、專業人士以至資深官員,都未能處理好香港管治問題。這除了中央的干預外,特首及其行政機關缺乏認受性和代表性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他們只向中央負責,並不向市民問責。現在首要是重奪議會,長遠而言則要重啟政改,爭取真普選。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