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福若瑟音樂劇影片 配以多語字幕面向國際
(天亞社訊)描述香港首位聖人福若瑟(Joseph Freinademetz)傳教史跡的音樂劇電影,繼早前有繁、簡體中文、英文、他加祿語字幕版和香港手語版後,再配多國語言字幕,務求能向不同語言人士宣揚聖人的傳教精神。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香港電影資料館將於九月放映《愛.福傳——香港第一位聖人聖福若瑟神父傳》音樂劇電影,是次公映以粵語播放,並首次配有日、韓、德文字幕版本、中國手語版及粵語口述影像版。
這些版本是製作單位從去年十二月開始製作的眾多語言字幕版本的一部份,他們相信,以粵語配上不同語言字幕後,會更容易透過聖言會全球七十多個國家的網絡,向全世界不同語言的人群宣揚該片。
出品人、聖言會談雷濤神父對天亞社說,這項艱鉅工作最終能夠完成,多得很多人的支持,包括一些居於香港、澳門及澳洲的神父和修女、菲律賓駐香港領事館、意大利文化協會加拿大鹽與光電視台、活水基金和參演教徒祁理權等。
去年是聖福若瑟神父封聖十五周年,今年則是他來港傳教一百四十周年,這也給了聖言會一個契機,把聖人往中國傳教的心火讓更多人知道。
另一方面,該影片於去年六月首次以舞台劇形式公映,台前幕後工作人員及演員超過一百八十位。
其後該劇錄製為影片並在加拿大鹽與光電視台播放,因此獲得由美國及加拿大天主教記者協會主辦的二○一九年度加俾額爾獎的參賽資格。
一個月前,劇組獲得通知,主辦單位於今年六月二十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舉行頒獎禮中,頒予該片劇情電影類的榮譽獎。
另外,該片也得到二○一九年阿拉斯加國際電影獎的德納里峰獎,並獲多個國際電影節的提名和入圍。
談神父說,當初把音樂劇影片報名參加海外影展,只是想讓更多海外人士有機會認識聖福若瑟的成聖故事,想不到能夠得到這麼多正面的迴響和遠超預期的成績。
另外,他們也為該劇製作了一首主題曲。
該片的音樂監製、香港作曲家鄭汝森對天亞社說,他們於海外宣傳時,發覺如果有一首讓全世界大部份觀眾都能引起共鳴和親切感的歌曲會讓宣傳效果事半功倍。
同時他們也希望能藉此宣傳即將完成的多個語言字幕版本,於是製作單位在有限的資源下製作了一首匯集「多語言」的主題曲,希望藉著主題曲能引起不同國家觀眾的注意,從而引起他們觀看本片的興趣。
鄭汝森表示,這劇和主題曲製作了多個語言,也與福神父一生為了福傳而學了很多語言的精神不謀而合。
主題曲由鄭氏創作,由廿七位歌者以二十種語言演繹,是亞洲、歐洲、美洲及非洲族群的一次聯手演出。
在影片中飾演聖福若瑟神父的黃其幹,也是主題曲的其中一位歌手。他對天亞社說,這次機會為他帶來了多個第一次,包括首次演出舞台劇及擔任男主角、初次參與天主教的製作,也是首次進入錄音室。
他續說,以聖福若瑟神父的裝扮唱歌使他更投入及心存感恩,能為福傳付出一點力。
不過在錄音過程,黃其幹也產生好奇心,「如果聖福若瑟神父唱歌,他的歌聲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