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書展前談閱讀

期數
3934
刊登日期
2019.07.12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7 月 14 日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踏入七月暑假,又是一年一度香港書展的日子。今年到了第三十屆,以「科幻及推理文學」為年度主題,集中介紹本地一系列優秀的科幻及推理文學,包括作家倪匡、黃易、李偉才、梁科慶、徐焯賢、陳浩基等等的作品。去年書展,香港貿易發展局稱吸引了破紀錄一百零四萬人次入場,人均消費為八百一十元,書迷亦踴躍參與了不同文化活動。但環顧四周的香港,閱讀風氣又並非貿發局描繪的那麼好。究竟真實的境況如何?為何閱讀那麼重要?堂區及教會信仰團體,如何以突破傳統方式,更有效地深化信徒的閱讀文化? 

香港出版學會去年曾推出《全民閱讀調查報告2018》,分析了香港不同年齡層的閱讀習慣。調查發現,三成受訪者在過去一年,並沒有讀任何實體印刷書;其不閱讀的主因,近四成稱從來沒有閱讀習慣。至於有閱讀習慣的受訪者,一周閱讀時間中位數有三小時、每月閱讀書本中位數為兩本。報告指出, 閱讀類型多集中在文學小說、保健養生、人文歷史及時事。至於閱讀主要目的:五成受訪者表示是為了增加知識, 兩成是娛樂放鬆,其餘則是培養創造力和想像力、增加跟朋友聊天話題、或增強職場或考試競爭能力。

為何養成閱讀習慣那麼重要?閱讀除了是消遣外,還是獲得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學習知識,充實自己,了解社會,並認識世界。最重要的是,能明辨是非!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透過閱讀去修養自己;也就是「為學,為人矣」、即「學做人」的意思。

今年四旬期,美國天主教有一個堂區,整個堂區用了七星期,全方位地一起閱讀了《What on Earth am I Here For ?(Purpose Driven Life )》一書。首先,主任司鐸配合當日的彌撒讀經, 在講道中把書中六個主題重點,每星期逐一簡介。然後,教友在所屬的小組每周聚會中,先放映已錄好的主題內容(約十五至二十分鐘),並記下重點, 之後透過組長帶領,互相分享討論,彼此祈禱。回到平日生活,信徒每天細閱書中的特定章節。有關的閱讀心得,可在下一次小組聚會中分享。這樣經過約四十天,透過全方位閱讀(即彌撒講道、小組聚會、個人閱讀),整個堂區也充斥著閱讀氛圍,從而慢慢地改變教友的生命。這種閱讀方式及經驗,很值得我們香港天主教堂區借鏡。

至於教會本地信仰團體又如何? 喜見近年本地教會有不同類型的出版, 亦有教友自發組成讀書會。在不同信仰網站報章雜誌,也有不少宗教信仰書書評,藉以推動教會內的閱讀風氣。而信徒跟社會推廣閱讀目的不同之處,在於透過閱讀,來更新自己,更肖似耶穌基督,達至「懷有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斐二5)。倘若只有知識,沒有生命的改變,並沒在生活中更愛天主及別人,一切閱讀也是徒然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