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穎堯見證反修例運動 晉見教宗轉達青年憂慮
(本報特稿)中文大學天主教同學會會長吳穎堯說,在要求撤回逃犯條例修訂期間,她在港的祈禱與反思,讓她鼓起勇氣,向教宗遞交香港公教青年的請願信。
吳穎堯及明愛專上學院天主教同學會會長黃軍龍,代表香港教區前往羅馬,參與六月十九至廿二日在當地舉行的國際青年論壇,並於會議最後一天在梵蒂岡會見教宗方濟各時,呈上聯署信函,介紹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請願,以及公教青年在是次運動的角色,籲請教宗為香港祈禱。
吳穎堯在七月三日對本報說,出發前面對香港所發生的事,時有感到絕望和無助。在六月十二日晚上,吳穎堯到聖母聖衣堂靜默祈禱時,想到「為甚麼不趁這個機會,請教宗支持我們,或關注在香港發生的事呢?」這促使她把構思付諸行動。
吳穎堯是天主教大專聯會成員,她想過以兩位年輕人的身份寫一封信,但鑑於香港的情況每天都在改變,與聯會成員討論後,決定把描述客觀事件與訴求的聯署信,翻譯作不同語言,「把西班牙文的給教宗,法文、德文等版本,則轉發給論壇的其他青年」。
在會見教宗的當天,他們先到聖伯多祿大殿參與彌撒,由宗座平信徒家庭與生命聖部部長法雷爾樞機(Kevin Farrell)主禮。吳穎堯回想當刻聽到樞機在講道中,提到欣賞香港學生,願意為公義作抗爭,都感到驚喜,「梵蒂岡亦有關注著香港的情況」。
若無法跟教宗傾談 曾想過衝出大廳遞信
吳穎堯說,直到會見教宗前不久,他們才知道能直接碰面,並能與教宗握手。她坦言,如果沒有機會接觸教宗,曾想過跑到他跟前遞信。
與各地青年分享時,其中一位非洲青年驚訝於香港兩次大型遊行都是和平進行,因為他認定抗爭一定涉及暴力。吳穎堯說,有些青年亦分享,當地的主教、神父相對不關心青年的事,因此,對於香港許多牧者都支持青年,海外青年亦覺得很感動。
吳穎堯回想到在六月十六日晚,與幾位聯會成員在遊行後,留在立法會外時感到害怕,但當聽到夏志誠輔理主教說:「羊在哪裡,牧者就要在哪裡 !」她說除了懷有信德外,亦因著牧者的陪伴而安心,讓她跟家人交代,並留守至深夜。
嘉諾撒學校成長 學習會祖仁愛精神
生於公教家庭的吳穎堯曾在嘉諾撒聖心學校念書,她此行到訪意大利的羅馬,以及韋羅那(Verona)的嘉諾撒修院。吳說,韋羅那嘉諾撒修院修女關注香港的事態發展,而她們得悉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是嘉諾撒學校的舊生後,便問及她對特首的看法。吳穎堯認為,林鄭作為嘉諾撒學校舊生,接受同樣的教育,也從會祖身上學習仁愛的精神,但「有認真聆聽年輕人的訴求嗎?」她因此感到失望。
當地修女與吳穎堯談話期間,分享會祖聖嘉諾撒瑪大肋納的生平。吳從而反思,面對拿破崙攻佔韋羅那,嘉諾撒不顧生命安危,走出來保護人們的舉動,「不就是與我們爭取未來、自由的精神一樣嗎?」她指會祖教窮困女孩念書,為當時的人爭取權利,這有如現在的香港人爭取公義。
六月十五日示威者墮樓當晚,她坐巴士時看到姐姐傳來的信息:「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纔結出許多子粒來。」(若十二24)加上聽到其他乘客的抽泣聲,自己亦不禁在車上大哭,旁邊一位女士拍拍她的肩膀安慰說:「不要哭。」
提及有些示威者於七月一日衝進立法會,吳穎堯指縱然有些人不同意他們的行動,但當理解彼此仍有共同目標,「正如我們一開始唱聖詩, 有些人都會罵、質疑它的作用」。(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