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牧靈指導文件惹爭議 觀察家肯定 有教徒質疑

期數
3935
刊登日期
2019.07.19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7 月 21 日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天亞社訊)教廷早前向中國教會的神職人員發出牧靈指導,在國內引起迴響。有教會觀察家認為,文件有積極意義;但亦有教會人士認為文件有誤導之嫌。

教廷六月廿八日發布《聖座關於中國神職人員民事登記的牧靈指導》,承認儘管在去年九月達成的中梵臨時協議裡,「中國當局承諾」尊重天主教教義,但仍要接受中國天主教獨立自辦原則。

這份《指導》促使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廿九日動身前往羅馬,約見教宗方濟各談論該文件的內容。

內地教會觀察家:指導傾向支持登記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內教會觀察家認為,《指導》是聖座根據中國教會目前的現實處境,發出的具體建議,供國內未備案登記的神職人員在是否申請登記時的參考意見, 有積極意義,而且不得不發。

他對天亞社說,自中梵雙方達成主教任命臨時協議, 並隨後接納在中國大陸的所有主教後,大陸教會與聖座實現了共融合一,教會內部完成了合一共融。

不過,他續說,教會內部共融合一是不夠的,依照《宗教事務條例》,神職人員和宗教活動場所必須接受登記註冊,才能公開、合法地開展宗教活動。

他說:「梵蒂岡牧靈指南正是針對時下原未登記的神職人員在登記過程中出現的疑惑和問題而發表的具體建議。」

觀察人士認為整份《指導》最值得關注的有兩點: 一,根據目前的狀況,未完成登記的神職人員可以進行登記,以及登記的必要做法; 二,尊重神職人員個人的良知,由他們自己決定是否登記。「但總的來看,十分明顯,牧靈指南是傾向於鼓勵和支持登記的。」

至於《指導》可能帶來的效果,他認為,主要取決於政府主管部門和未登記的神職人員的意向這兩點。

他舉例說,有關部門提供的登記申請文本的措辭,以及他們如何解釋其中的獨立自主自辦的含義,或會否願意解釋一下。

另一點效果,是取決於神職人員在是否登記的問題上,「要考慮怎麼做對教會的生存有利」。

此外,另一位教會觀察家引用《指導》內容,認為文件透露了六月的中梵談判未能達成共識。

《指導》指教廷「將繼續就主教和司鐸的民事登記問題同中國當局對話」,「總之,在等待雙方按照協定通過坦誠及建設性對話達成更加尊重天主教教義以及所涉及人士良心的神職人員民事登記方式時,聖座要求不要對『非官方』天主教團體施加恐嚇性壓力,就像已經不幸發生的那樣」。

該觀察家對天亞社表示:「最後一輪談判成果不理想。因為《指導》說要繼續對話。如果理想,即是能達成共識,何須公開呼籲中國政府不要迫神父加入愛國會。」

教徒指干預涉及牧民工作

然而,來自東北地下教會團體的教友若望認為《指導》有「誤導」之嫌。他解釋,文件稱中國天主教會的「獨立」,只是在政治領域而言的獨立;但「據現實掌握的情況,在實際操作上,即使牧靈上,如傳教、未成年人進堂或堂區夏令營活動,也要受到政府的干預和禁止」。

若望不諱言,問題的癥結在於「近年教廷似乎有意製造模糊的態度」,給外界的形象是為了討好北京,主動跟中國政府進行友好協商,改善中國教會的現狀。

不過他強調,從中梵簽署臨時協議以來,中國教會, 尤其地下教會的現狀正日趨惡化,而這次教廷的《指導》, 「並沒有如他所說的樂觀, 恰恰相反,與其說『向前邁一步』倒不如說向後又退一步」。

他又認為,很多現實問題被忽視,那是因為「投機主義已在中國教會內蔓延」。

另一位教友保祿則認為,梵蒂岡既然已經知道中國現實的複雜性,也知道這個國家不存在規範宗教事務的統一實施常規,卻依然發出這份《指導》,要求大陸神職人員進行民事登記,「似乎誓要將羊群趕入狼群中,將那些憑著良心而行的神職人員徹底擊碎」。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