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樂隊創立二十周年 推動福傳 回應教友生活

期數
3936
刊登日期
2019.07.26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7 月 28 日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本報特稿)「在世間各種方言裡,歌曲也是一語言,藉著拍子旋律與音樂,民族與文化會互近⋯⋯」教會青年聚會或公教學校的信仰活動,不時會唱起這首《全球響應》。寫此歌的基石樂隊發起人楊式達說,樂隊本年慶祝成立二十周年,他期望繼續透過創作福傳音樂去頌揚天主, 無分界限。

基石樂隊將於八月三日晚上假紅磡聖母堂,與西南九龍總鐸區青年牧民小組合辦「事事有時」福傳音樂會,慶祝成立周年,屆時將以音樂劇形式演出, 並首次演繹約二十首近期作品。楊式達早前對本報說,內容反映現今都市人所面對的難關與挑戰,以及如何可以因著信仰跨越一切。

基石樂隊於一九九九年成立,源於當年楊式達與五位青年參與「傳情世紀」福傳音樂會,後來他倒不時應教會團體邀請演出。楊式達已寫約六十首福傳歌曲,作品多帶出宗教信仰、合一、正向價值、人與天主等為題材。去年樂隊亦有分協助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出版福傳歌集,讓天主教學校推動牧民工作者作音樂福傳。

他寫下《愛頌》、《讚美袮》、《We are Unity》、《事事有時》、《晚禱的心》等歌曲, 部份再由青年團體配以動作,成為聚會中的「Action Songs」(舞蹈歌詠) , 亦有些於彌撒中獻唱。

創作福傳歌曲 與青年分享信仰

談到創作經歷, 楊式達表示不懂得彈鋼琴,也無人教他作曲, 他只曾在琴行學習基本的結他, 而能夠作曲與填詞, 可謂出自神恩,「我只懂得彈少量的曲譜:C major、G major、A minor、E minor。過去在表演時以及製作唱鍱中聽到精美的樂曲,也是隊友的心思與功勞」。

樂隊中的男女主音、鼓手、結他手、電子琴手等互有默契, 當他寫完一首歌,成員便能在各自的樂器定下旋律,「我們沒有特定的樂譜演奏,靠大家商議出音韻後,他們便會憑感覺與默契演繹出來」。

歌曲彰顯共融

楊式達說, 基石樂隊的風格屬於「民謠搖滾」( F o l k R o c k),輕快活潑。他的首個作品《全球響應》早在二十多年前在加拿大讀書時所寫,靈感來自多元文化的加拿大社會,「當地堂區也用兩文三語,每當唱起福傳歌曲,旋即打破語言隔閡, 福傳音樂好能帶出信仰共融的美麗」。

十年前, 基石樂隊成員接受本報訪問, 分享推動音樂福傳十年時,表示以「基石樂隊」(Corner Stone)為名,是引用聖經「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 那是上主的所行所為,在我們眼中, 神妙莫測。」(瑪二十一42 )他們便本著這信念創作音樂福傳。二十年過去, 楊式達指樂隊回應時代轉變, 而他更希望藉著歌曲陪伴青年活出信仰。

基石樂隊過去先後推出四張唱片, 內容標誌著信仰與生活並行,例如於二○○一年製作的《塔冷通》,當年正遇上「9 1 1事件」(美國發生的自殺式恐怖襲擊),「當年的九月十一日晚,我與隊員正在錄音室灌錄《Angel Of God》便收到『911』的信息,當時感到若這世界讓更多人明白福音的喜訊, 或令世界更美好」。後來香港於○三年經歷「沙士」, 他於○ 四年製作《主是我磐石》,帶出正向價值;○九年樂隊十周年,那時期的青年常用ICQ(I seek you意即「我找你」)網上聊天,他以《讓主耶穌找你》為名出鍱作回應。

十年前加入樂隊作主音的區家維說,他中學時已在慈幼青年及學校的宗教活動唱這樂隊的作品,這些Action Songs他早已認識,加入後愈來愈懂得從中投入祈禱。本身也從事青年牧民工作的他,不時在活動中選取適合青年的宗教歌曲,因為「歌曲能吸引青年,有的更能觸動他們的內心,可引起共鳴」。

區家維有分構思八月的音樂會,他說隊員嘗試把歌曲串連為故事,帶出「人面對的經歷與天主的關係」。音樂會以故事形式敍述男主角面對不同的經歷, 而無論環境順逆,也常懷感恩之心,帶出「縱使不想遇到逆境, 但只要體會天主的陪伴,相信天主會給我開闢道路,事事也有祂的臨在」。

楊式達說,這音樂劇的部份新歌也交雜憂愁、傷感、憤怒與無助的情緒,劇末則以十年前的作品《事事有時》作結,歌詞來自聖經「事事有定時」(訓三1 —8),帶出任何事也有天主的安排。(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