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研究中心講座 分享修道團體神恩與經驗

期數
3937
刊登日期
2019.08.02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8 月 04 日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本報特稿)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六月廿二日舉辦講座,主題為「修道團體的神恩、服務歷程及挑戰」,邀請奉獻生活者和修道人分享經驗,逾三十人出席。講者指團體隨著時代需要而改變。

主持這次講座的天主教研究中心副主任譚永亮神父席間對本報說,香港有許多修會,而這次邀請不為眾人所熟悉的團體。他指修會史也是教會歷史的一部份,期望藉此講座,讓參加者認識這些修會在香港的經歷。

講座上, 講者之一、仁慈婢女俗世會黃惠蘭婢女在介紹該會時說,該會的宗旨是加強自身的靈修生活,度奉獻於天主的生活,在世俗社會群體裡給人救主耶穌臨在的標記。

仁慈婢女會黃惠蘭:在世俗社會見證信仰

談到創會歷史,這位信徒說,創會神師、意大利的畢子而神父發現,有些女教徒因著患病等不同原因,而無法加入修會度獻身生活,故此他於一九二四年在意大利創立仁慈婢女俗世會,該會並於一九九八年起在台灣、香港及中國內地設立分會。

於二○ 一三年加入仁慈婢女俗世會的黃惠蘭婢女說,她曾想修道,但到修院體驗生活後,自覺不太適合,爸爸亦不太認同,而最終未有加入修會。後來她在張默石神父介紹下認識此會。

談到該會的服務,她指包括協助堂區舉行主保瞻禮、售賣聖書, 以及籌辦堂區活動。而凡按該會的精神度福音勸諭生活、未婚或無婚姻阻擋,「如果配偶已離世,回復獨身的身份」、患病殘缺而不阻擋天主的召選者,皆可加入。

聖高隆龐陳發義神父:總部從愛爾蘭遷往香港

另一講者、聖高隆龐傳教會陳發義神父(Tommy Murphy)說, 該會總部早前從愛爾蘭遷往香港,這有利於亞洲的年輕新成員與會方合作。

該會兩位會祖高爾文神父(Eward J. Gavin)和布洛威克神父(John Blowick),於一九一八年創立該會,並到中國傳教,以聖高隆龐為主保是因為「聖高隆龐亦曾離開愛爾蘭到外傳教」。陳神父說該會與香港的關係是自一九五○年開始,「當年很多神父被內地釋放後,途經香港離開」,故此該會在香港設立團體,去幫助那些神父。

陳神父說,該會為豐富中國內地的牧職人員靈修體驗,故此自○ 三年起提供獎學金,並已讓約四十位神父修女到國外學習。

該會總部亦於二○ ○ 八年從愛爾蘭遷往香港,陳神父指當時, 年輕神父大多來自亞洲,遷址有利新成員與會方合作。他說,最初會內部份神父對搬遷總部感到失望, 「好像媽媽跑掉了」。而在二○一○年,陳神父便邀請該會近十五年晉鐸的年輕神父到愛爾蘭,與較年長的神父交流,讓那些年長神父亦逐漸理解搬遷總部到香港的決定。 

天神之后袁瑞玲修女:加拿大人與華人合力創會

第三位講者天神之后傳教女修會袁瑞玲修女說, 該會的特別之處,是由加拿大人與華人合力創立,該會以中國內地為發源地,目前她們的服務已遍及多個地區。

修女說, 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會祖芙羅尼納修女(F l o r i n a G e r v a i s),於十八歲便決志到外方傳教,加入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並於一九一一年到中國傳教, 在廣州的學校擔任培育工作;而會祖在中國希望「以中國方式培育中國貞女」, 即以本地化的方式傳教。

後來,芙羅尼納修女在廣州認識中國婦女陳志君,即後來的副會祖。而在相處期間,陳志君亦受到感召領洗入教。天神之后傳教女修會終於一九二二年在加拿大創立, 並在世界各地傳揚福音。

袁修女說,該會成立後,首批的五位加拿大籍修女,便被派到中國的貴州省和廣西省,協助培育當地的傳教貞女,及後開設聖若瑟醫院、露德聖母診所,並在學校和孤兒園提供服務。

在一九二六年,陳志君修女等抵達香港,並在翌年創辦了一所以聖女嘉勒為主保的學校,除一般課程外,亦著重學生的信仰培育。

袁修女指, 在一九四九年, 所有在中國的外籍修女被逐出境, 修女便先後被派到日本、秘魯、智利、非洲等地,進一步成為國際的傳教修會。七五年入會的她說,就人數而言,雖然該會是個小修會團體,但「現時至少在十個國家中服務」。

在問答環節中, 有參加者問及面對時代挑戰和聖召短缺,修會該如何應變,袁瑞玲修女回應說, 時代造就了不同的機遇,「若不是當初大陸解放,我們可能還只是在大陸、港澳區的修會,不會有這麼多不同國籍的修女」,而目前該會在非洲有較多修道聖召,而未來亦有可能把秘魯的國際初學院搬至非洲。

是次講座為「二十世紀香港天主教會歷史研究講座系列及研討會」系列之一,由教區檔案處及公教報合辦。(吳)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