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醫院牧民工作: 從受苦兄弟中 服侍耶穌

期數
3937
刊登日期
2019.08.02
作者
張靜嫻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8 月 04 日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從事醫院牧靈工作的張靜嫻修女早前出席教會活動,分享牧靈工作的心得,以下是她整理的分享稿——編者

 

大家晚安!我是張修女,今晚要為大家分享我在醫院天主教牧靈部的服務,以及這服務跟我修道生活的啟發及生活中要作出的平衡。

首先,這服務的美麗在於主耶穌在福音中說:「當我病了,你們來探望過我。凡你們對最弱小的兄弟姊妹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我們在醫院的服務意義就在於此,在受苦的兄弟身上看見、服侍主耶穌。

心靈關顧服務 宗教間彼此合作

希望讓大家瞭解一下香港的醫療服務。除了對疾病的治療之外,香港政府知道有責任為病人提供身、心、社、靈的全人照顧。故此,公營醫院都設有心靈關顧服務,其中包括天主教、基督教、佛教。而公營醫院內的天主教牧靈部是屬於香港教區醫院牧民委員會管理的。我作為一個修道人,就是修會派遣我⋯⋯成為教區醫院牧民委員會的職員,在醫院牧靈部服務。我每星期工作三十四小時,由上午八時半至下午五時。這個工作時間安排也是希望可以配合團體祈禱時間,放工後我的團體在下午六時十分開始默想、晚課;時間剛好趕及團體的祈禱。當然也有需要加班的時候, 因為間中會有危急病人需要我們安排聖事或臨終陪伴。由於團體派遣我到醫院服務,而我也會跟姊妹分享我的工作,故此大家互相信任,姊妹明白我工作的性質和需要,並理解我偶爾未能準時參與團體祈禱、活動。

在醫院內,我們的服務對象是病人、病人家屬,以及醫院內的員工, 有天主教,也有其他宗教,也有無神論者。

三個宗教在醫院服務, 我們第一個為市民的見證就是彼此之間的互相合作、彼此接納、欣賞、支援!我們不是在醫院爭生意,不是在爭鬥誰探訪的病人多,更不是爭名!我們一起全心為病人服務,而且彼此轉介病人!儘量希望更多病人受益。

關顧醫院同工 在寧靜中反思

探訪病人是心靈關顧,而不是去傳教,我們陪伴病人面對自己的病患, 聆聽及回應他們的心聲,為非公教徒, 在病人需要時我們才分享自己的信仰。為教友,我們會為他們安排聖事(包括領聖體、病人傅油,甚至有教友需要修和聖事。神父儘量會每星期探訪教友病人,甚至有病人在醫院內臨危領洗。) 至於出院的教友,如果他們身體衰弱未能返堂區參與彌撒,我們會為他們轉介堂區送聖體服務。

剛才提及醫院的員工也是我們關顧的對象,因為香港醫療制度資源有限,前線的醫院同事,工作壓力很大。若要病人得到優質服務,醫院員工身心靈的健康是很重要的,直接影響醫療服務質素。故此,我們牧靈部的其中一個服務,就是每月在一個午膳時間為天主教員工舉行大約一小時的靈修生活分享聚會,當中有讀經分享。今年以真福八端為題,每月分享真福的一端。很開心有些教友同事帶同非教友同事參加,他們感到需要有時間在繁忙工作中去反思、靜下來, 一班同事在主內互相支援。甚至有一次我在詢問處等候神父, 有一位同事問我:「修女,你又等神父呀?我是基督徒,很希望認識一下你們天主教的祈禱。」就是這樣,又聯絡多一位其他宗教的同事,一起分享信仰。又有同事因為平日未能參加我們的聚會,但很希望有靈修,故此介紹了她來這裡靜修院找修女靈修。

從「道場」中學習

服務在患病中的兄弟姊妹要求我們跟天主保持一份緊密的關係,因為你要有一個平安的內心,去把天主的平安帶給別人。我體會到病人是天主給我的禮物,他們每個的生命都很神聖,我也很感恩他們願意打開心懷, 接受我們的關懷。我學習到的,比我付出的多。

記得有一位廿多歲的男青年, 他患了胃癌,他不是教友,只是在年幼時在天主教學校讀書,他記起小時候祈禱的平安。就是那份祈禱經驗讓他在病床上想起了天主, 要求見我們,要我們探訪。在病中回顧生命, 這位年青人想起自己的家庭。他把自己的家比喻作一個破裂了的花瓶,因為父母是分開了的,而他跟爸爸住。當我們認識他時,他已經不能進食, 連飲水也會吐出來, 很辛苦。他告知我:修女,我想寫三封信給我生命中三個最重要的人:爸爸、媽媽、阿姨。見到他的身體日漸衰弱,我很掛心他不能再拖延,要寫信就要儘快完成。故此我跟他說笑:「不如修女作你的秘書,幫你準備信紙、信封,幫你寫這三封信。」他說:「不用了, 修女。」故此,我也只能默默為他祈禱, 因為牧靈工作相信人自由的寶貴。我們相信每人要為自己生命負責,行自己的路。故此,病人說不用我去作他秘書,我唯有靜靜等待。過了三天,他告知我:「修女,我把心事說了!」我很開心,因為修和發生了。病人在很短的時間去世了,我不知道將來他的父母會否復合。然而, 那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病人做了他可以做的,他完成了心願。我衷心感謝每一位給我機會關心的病人,因為他們的生命是聖地,是很神聖的「道場」,他們是我的老師,教了我很多人生的道理。就好像這位青年,他教曉了我要儘快與人修和,不要讓日子流逝! 

在人格培育上成長 服務病人

在醫院牧靈服務中,堂區是我們的緊密合作夥伴。堂區神父支援我們的工作,在病人有需要、危急時,神父願意到醫院探望病人,為他們施行聖事!教友若認識患病的教友入院, 他們的轉介是很重要的;因為在香港有個人私隱條例保障市民,在未經病人准許,醫院是不會把教友介紹給我們的。

我感到在醫院的牧靈服務與我日常生活有很緊密的關係。在醫院聆聽、尊重病人的態度,也是我平日跟團體姊妹應有的態度。因為我每一天活好當下,就是在準備自己的死亡。而在某程度上,我們每人都是一個有病的人,自己的家庭不是一個完美的家庭、教會、修會的團體也不是完美的,所以,我們身處的團體也是一間醫院,要我們彼此的支援、陪伴、聆聽、信任、接納!而我的服務是否可以把天主恩寵帶給病人,真的很有賴我和天主的關係,因為牧靈服務不是靠我個人可以完成的,一定要有天主的恩寵。而信仰中對永恆生命、復活的盼望,正正就是病人在苦痛中最需要的!

最後, 若要牧靈服務有果實, 不單在靈修、祈禱生活要下功夫。在人格培育上的成長也是很重要的。我們愈能跨越自己,就愈能以自由的內心服務病人。否則,如果你也害怕死亡,你又怎能陪伴臨終病人和他們的家人去面對死亡呢?而這淨化內心,超越成長的經歷正正就是牧靈培育課程最重要的目的,不單在探訪溝通技巧上要學習,更重要是自己的個人素質。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