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總會長蘇薩神父專訪 談教育願景 中國教會 聖召
(本報特稿)耶穌會總會長蘇薩神父(Arturo Sosa)七月十九至廿七日探訪香港的耶穌會團體,並主持亞太省會長會議,此行他亦往訪亞洲區內的團體。他七月廿三日在長洲思維靜院接受本報訪問,談到耶穌會的教育願景和對中國教會的看法,並分享自己的聖召。
讓青年自由選擇方向 在人性與信仰上成長
耶穌會在香港以至世界各地辦學,談到當中的教育願景時,蘇薩神父說,他們在教育上的挑戰,是幫助青年尋找生活方向,第一是要給予人性的培育; 第二是培育他們對人性的敏銳度,還讓青年關心社會公義與人權,也學習去愛護人類共同家園;第三是鼓勵青年為信仰敞開心扉和眼界,讓他們尋找天主的道路,自由選擇生命中所需。他指耶穌會學校致力培育學生成為有能力和專業技能,但這不是惟一或最重要的部份。
蘇薩神父說,教育「重要的是與青年溝通,回應他們的靈性需要,親近他們;照顧他們的挑戰是,我們要行動、從他們身上學習,跟他們分享生命價值, 讓他們學會如何選擇。」
談到耶穌會在大學教育的臨在,神父指耶穌會士臨在香港和北京的大學學界,作小規模參與,不作競爭但都有自己的貢獻。
被問及近期香港青年參與遊行請願,以及他們因當前局勢而沮喪,神父說七月廿一日前往中環途中留意到當日的請願遊行,他肯定「主流參與遊行的青年以和平方式表達意見」,希望能改善社會,這份參與讓他看到希望標記。他亦鼓勵青年參與建設社會。
此外,去年以青年與聖召為主題的世界主教會議上,蘇薩神父於演講中談到青年與世俗化。神父向本報指世俗化的社會是時代徵兆,教育工作者在理解宗教自由的同時,也要明白人們在世俗化的社會中,可自由選擇所信,這亦是福傳上的時代徵兆,當中仍有正面意義。
中國教會情況複雜 對話過程長遠須慎於辨別
被問及對中國教會的看法,蘇薩神父指不難理解中國與教會之間在想法上的差距,不過他樂見於目前的進展。他指中國教會情況是複雜的,教會需要透過辨別去處理問題。
神父認為,每個人不能斷言對方完全是好是壞, 在中國教會的情況上亦然。他指教宗方濟各也一直辨別,而信徒應相信聖神的帶引。他指教會與中國所簽訂的臨時協議,也是非常漫長的過程,而近幾位教宗都沒否定與中國對話。
神父指中梵就主教任命的臨時協議可以為中國教會帶來團結,而教宗方濟各也意識到當中的限制,以及風險,而目前,中國所有主教都跟教宗共融,而主教亦應受教宗所任命,惟再需要時間去促進團結,耶穌會希望在中國教會發展的過程中給予協助,以不同方式幫助中國教會促進團結。
生於委內瑞拉軍政府年代 希望當耶穌會士貢獻社會
被問及當選總會長的過程,蘇薩神父指他從沒有想過當選總會長,這不是個人選擇,而是應眾人所選去服務。
談到自己的聖召,這位生於委內瑞拉的神父說, 早年透過耶穌會學校認識耶穌會,而面對五、六十年代的軍政府統治,人民對社會沒有希望,「那時,我這一代人經常問自己,怎樣可以貢獻社會和令社會變得更好?我認為成為耶穌會士是最好的方法」。他指祖國經歷變革,七、八十年代變好,惟近年又倒退, 人民受苦。
這首位非來自歐洲的耶穌會總會長說,他加入耶穌會五十多年間,看到修會實踐本地化,在歐洲外, 美洲亦不斷有聖召。(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