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場接待義工 從職務反思生死
期數
3941
刊登日期
2019.08.30
主曆
主曆 2019 年 09 月 01 日 常年期第廿二主日
接待員在培育期間認識墳場的牧民意義及信仰中的生死觀,他們亦從中反思本身的職務。
七月十四日的活動上,新加入的接待員蔡其穎對本報說,墳場的信仰標記幫助信徒整合死亡與復活的觀念,這也豐富他作為堂區善別組成員及醫院牧靈義工的職務。
「墳場正正有實際例子訴說耶穌的死亡,這讓我們知道死亡不是可怕,只是暫別,而接待能觸動人去反思死亡,發現當中的希望。」他指教徒不應避談死亡,當幫助別人認清復活的希望,「在善別服務中,信徒當給予亡者家屬即時的關懷與開導,我們透過喪禮的導言分享天鄉重逢的希望,家屬也聽到有迴響。」
另一新接待員沈淑文對本報說,墳場接待像是播下信仰種子,「如給予人『心靈的維他命』,前人的故事能成為我們生活的養份,先人往事能鼓舞後人」。
曾從事善終輔導服務的她說,喪親是失去重要而心愛的人,天家再聚的道理是理性的認知,而信仰團體也要在感性上幫助喪親者跨越,「弟兄姊妹親友陪伴,總勝過他們孤單一人」。
資深接待員佘道生在活動中分享說,接待同時具備培育及福傳幅度,他說接待亦讓眾人一起為亡者祈禱。(輝)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