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道】滿懷感恩的撒瑪黎雅人

期數
3947
刊登日期
2019.10.11
作者
左旭華
主曆
主曆 2019 年 10 月 13 日 常年期第廿八主日

常年期第廿八主日(丙年讀經) 

讀經一:列下五 14-17 ∣ 答唱:詠 98 ∣ 讀經二:弟後二 8-13 ∣ 福音:路十七 11-19 

本主日福音內容是路加褔音獨有的記載。在故事中有一位撒瑪黎雅人出現,因此聖史路加在福音中敘述:「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的時候,經過撒瑪黎雅及加里肋亞中間,走進一個村莊。」(路十七11 — 12 )在那裡, 耶穌遇到十位癩病人迎面而來,高聲呼求祂憐憫,說:「師傅,耶穌,可憐我們罷!」(路十七13 ) 他們稱呼耶穌為「師傅」。在路加福音,只有耶穌的門徒才會這樣稱呼祂。因此,我們明白那些癩病人縱然因著他們自身的疾病成了社會上的邊緣人,然而這角色也不能阻止他們願意成為基督的跟隨者。事實上,他們雖尋求肉身醫治,但他們也更希望可重新加入他們在社會上原來所屬的群體。癩病使他們被定義為不潔,也正由於這原因,他們與耶穌及祂的同行者遂保持著一定距離,「遠遠地站著」(路十七12 )。耶穌願意醫治他們,按照當時他們法律的要求,耶穌就吩咐他們去給司祭們檢驗,已確認得到潔淨。

在其他福音書中都有類似故事, 但聖史路加在他這獨有的敘述裡,似乎有些東西是他想強調的,這細節也許讀者們也忽略了。十個癩病人中有一位,「他是一個撒瑪黎雅人」(路十七16 ),他被猶太人所瞧不起。相反,耶穌卻沒有藐視他,耶穌常常願意接受那些生活在社會邊緣中的人,與及那些被眾人視為微不足道的人。聖史路加常常在福音中表達出他敏感於貧苦人的需要,就如同撒瑪黎雅人。還記得路加福音中記載好撒瑪黎雅人的故事嗎? 今次的敘述也是一樣。那些猶太癩病人願意接受那位撒瑪黎雅癩病人在他們中間,原來痛苦的遭遇竟然使他們連在一起。可是最後,只有那位撒瑪黎雅癩病人回來答謝耶穌。他活在劣勢中加上又被視為半個異教徒,但他卻是唯一的一位願意向耶穌打開他的心,從而表達了被潔淨的真義。那些表面堅守法律或在生活中表現出看似無可指責的人,不一定是心靈潔淨的;然而,那接受了天主對我們無盡的愛,也因著感恩而願意貫徹在生活中實踐謙遜的,才是心靈潔淨的人。

在福音中,那位撒瑪黎雅人記得耶穌為他所作的事,他是一位懂得感恩的人。他曾因癩病被視為社會邊緣人,更被視為「外邦人」(路十七18 )。耶穌卻賜予他新生命,耶穌說:「起來,去罷!你的信德救了你。」(路十七19 ) 他將快樂地展開他人生中新的一頁,從他能夠體會天主無窮大愛的那一刻起, 他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聖保祿宗徒提醒我們務要記得: 「達味的後裔耶穌基督從死者中復活了。」(弟後二8)耶穌的死亡和復活是為所有人有機會可以得著救恩。讓我們擁抱耶穌基督那超越法律和宗教上種種限制的愛,並為此作見證。我們也願意學像基督一樣,樂於接待那些活在貧苦中或被棄絕的人。難道我們只滿足於作主日的教徒,或沾沾自喜地飾演著在教會和社會上的重要角色嗎?感謝天主!因著這位撒瑪黎雅人的事蹟,讓我們明白到一顆純潔的心,是承認「上主我們的天主,是唯一的上主。」(申六4)的先決條件。「你的僕人從此不再給別的神,只給上主奉獻全燔祭和祭祀。」(列下五17 ) 

  •  

     常年期第廿八主日(丙年讀經) 

    讀經一:列下五 14-17 ∣ 答唱:詠 98 ∣ 讀經二:弟後二 8-13 ∣ 福音:路十七 11-19 

    主日講道由慈幼會張心銳、道明會左旭華、香港教區黃君右及耶穌會黃錦文四位神父輪流執筆。
廣告